1996年6月20日,是传统的端午节。陕西西安南郊一所有名的理工科大学校园里绿荫如盖,五色缤纷的月季、石榴、马樱花争芳斗艳。这天上午,突然一个炸雷般的消息惊得人们目瞪口呆:王玉荣教授把他的老伴和孙子杀了!</p>
“不会吧?这怎么可能呢?”</p>
“真的。听说公安局已经把两具尸首和自杀没死的王教授弄走了!”</p>
中午下班,提着端午节粽子、糖糕和绿豆糕的教职员工们回到大学南村家属区时,从一号楼前簇拥的人群中那窃窃私语和惊魂甫定的目光里,证实了传闻的千真万确。</p>
最早目睹这幕惨景的,是王玉荣的儿媳淑英。淑英是到公公婆婆家来看望儿子王晶的。</p>
三天前,16岁的王晶被爷爷强行接到这里,为的是对这个唯一的孙子的学业进行监督和“填鸭”式辅导。去年秋天,王晶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令堂堂的大学教授王玉荣痛心疾首。他并不责怪心爱的孙子——他坚信孙子的血液和脑髓中有自己绝对优秀的遗传因子。</p>
他严厉斥责当工人的儿子和儿媳教子无方。他要倾尽大学教授的智力和底蕴,像当年带研究生一样,使这个孙子“变渣为钢”,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人世间将来有一块立足之地。说“强行接回”并不为过,因为儿子新声、儿媳淑英、老伴孙安秀连同王晶本人对此举都不苟同,只是惧于“老太爷”的偏执和威严,谁也不敢硬抗。于是,在王玉荣教授第三次登门“要人”时,终于像押解少年犯一样,把一脸不乐意的孙子连同一大堆学习参考资料通通带到自己家中。</p>
作为母亲的淑英,心疼自己的独子。她知道婆婆退休后又返聘回总务科上班,顾不得给孩子做饭。公公虽已退休赋闲,但是科研、教学的专家,对理家、做饭却完全是门外汉。不知这几天儿子是否能吃饱、吃好,她放心不下。正好这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她特意在单位请了半天假,买了过节食品,骑自行车赶来,为的是趁儿子中午放学回来时看一看。</p>
上午9点40分,淑英敲响了公婆家的房门,没有人应声。于是她掏出自留的钥匙,开了房门,平静地走进去。突然间,她发出一声悲痛欲绝的哭喊……</p>
展现在大学保卫处干部眼前的,是一副惨不忍睹的景象:大卧室里,66岁的女主人孙安秀头颅四分五裂,床头和凉席溅满了粘着血迹;小卧室中,裹着毛巾被的16岁少年王晶头部已砸得分不出五官;书房里,满头白发的老教授王玉荣躺在血泊中奄奄一息。凝结着紫黑色血斑的斧头、刀片,插在墙脚插座中的两根塑料电线,案头那张笔迹清隽的遗书,向人们无言地讲述着这桩惨绝人寰的血案。</p>
在陕西武警总队医院的急救室时,插着氧气管、输血管、输液管的王玉荣逐渐脱离了死神的怀抱,急骤起伏的瘦削胸脯趋于平缓。泪水沿着眼角深深的皱纹流过面颊,濡湿了雪白的枕套,翕动的嘴唇艰难而微弱地吐露着一个个孤单的字:“妈……妈……”</p>
负责监护的侦查员侧耳倾听,终于听懂了,他是在呼唤母亲。</p>
他有一个95岁高龄的母亲。也就是为了至亲至爱的母亲,他不惜舍弃自己的一切,甚至甘愿沦为杀妻戮孙、为伦理道德所不齿的凶手。难道这也是“孝”之所至吗?!无人能够回答。</p>
1937年11月,8岁的王玉荣和两个妹妹跟随父母从与扬州毗邻的江都县向西逃难,像几颗随风飘零的种子,最后在千里之外的陕西省宅鸡市落了户。</p>
不幸接连降临。就在王玉荣小学毕业前夕,他的父亲瘫痪了,几年后撒手西去。一家7口的重担,压在目不识丁的母亲肩上。她用瘦弱的肩膀扛起行将倾圮的屋顶,卖麻花、卖茶叶蛋、卖洗脸水、卖大碗茶,咬着牙忍着泪让儿子继续学业。就这样,王玉荣在慈母血汗哺育下,读完初中、高中,并在解放前夕,考入了咸阳工学院。</p>
刚上大学二年级,母亲就急于为他操办婚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王玉荣虽然不太乐意,但也没有反对,他绝不违背他母亲的意愿。那时候,时兴早婚,不少读初中甚至小学的男学生已经当上了丈夫,有的已是孩子的父亲了,何况王玉荣已经21岁,何况母亲为此十分高兴。</p>
妻子孙安秀小他1岁,同是客居宝鸡的江都老乡,两家的长辈是世交。孙安秀只是小学毕业。小学比大学要差好大一截,但王玉荣没有什么理由挑剔。这桩由母亲包办而又本人情愿的婚姻、既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欢乐,也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痛苦。</p>
一年后,妻子孙安秀生下一个男孩,当上了奶奶的母亲自然是喜不自禁。而在王玉荣看来,这不过是送给母亲的一个最好的礼物。</p>
大学,总把最优秀的毕业生首先留给自己。品学兼优的王玉荣留校任教了。第一次领到工资,他首先想到的便是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马上到邮局将工资的一半寄给母亲。孙安秀对此并不介意。1956年全国工资普调后,他仍然像“铁律”一样寄出工资的二分之一。而这时,爱情已没了新鲜感,并且他已经是一儿两女的五口之家了。</p>
失望和不满逐渐在妻子的心头郁结。含笑的面容常常乌云堆积,柔和的话语变得生硬刻薄,龃龉时有发生。对丈夫的由于经济拮据而节衣缩食、刻苦自己,原先的同情、怜悯、心疼一扫而光,代之以“自找”、“活该”的悻悻然。</p>
全学校衣着最朴素陈旧的青年教师王玉荣,在教学、科研方面相当出类拔萃,是全校的业务尖子。“出国留洋”,可以说对任何一个时期的知识分子都有巨大的诱惑力。王玉荣出国留学期间,母亲从宝鸡搬到咸阳来住,帮助照看孙子、做点家务,同时也与儿媳作伴,彼此照顾。</p>
但是好景不长。两个女人共处不久就发生了矛盾——裂隙是早已在孙安秀的心底存在着的。她们同是个性极强、不善克制容忍的外向型女人,由吵到骂,最后发展到剑拔弩张,撕扯抓挠,亲友、学校领导都劝阻无效。</p>
最沉重的一击来自1962年秋天。那天从实验室出来,同学交给他一封软绵绵的信。拆开一看,竟是一缕花白的长发。母亲在信中哭诉:这是儿媳从她头上揪下来的!王玉荣悲愤欲绝,踉踉跄跄跑进树丛,捂着脸哭了。他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无能、最孤独、最不幸的人!他从大衣口袋里掏出妻子——不,“仇人”孙安秀所有的来信,一封封撕碎,丢入波光潋滟的河水中。</p>
从此,凡是孙安秀的来信,他看也不看就撕碎扔掉;从此,他再也不给孙安秀写一个字。</p>
1964年的夏天,学满6年的王玉荣毕业回国。他拿到的是副博士学位。如果没有那么多来自家庭的痛苦和干扰,他取得博士学位应该是游刃有余的。他归心似箭——焦灼地想见到阔别的母亲;他欲行又止——不想见到那所谓的妻子!</p>
六年的变迁着实巨大。他所在的大学,已从咸阳迁至西安并改了校名,孙安秀已被照顾调进这个大学的总务部门工作。在王玉荣看来,他俩的夫妻关系已经名存实亡。他向孙安秀说的第一件事就是离婚。</p>
孙安秀先是愣了半天,接着是大哭大闹。她骂丈夫坏了良心,自己六年茹苦含辛,撑起这个家,养大三个儿女,今天倒要卸磨杀驴了!她骂丈夫在外国勾搭上了漂亮女人,要学千古唾骂的陈世美;她要到系上、到党委去揭发,让全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家属评评这个理,认清他王玉荣丑恶的灵魂!王玉荣胆怯了。况且离婚这号事,母亲也不同意。她和儿媳不和是事实,但她老人家并不愿看到儿子妻离子散。</p>
于是,此事再也缄口不提。</p>
王玉荣在自己家里得不到温暖,就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他是学校中当时为数不多的拥有副博士头衔的佼佼者,担负的课题比较尖端,表现突出,成果斐然,多次获得科研优秀奖,并荣获优秀教师称号。</p>
十几年中,他参与完成和独立完成的课题,曾先后获得陕西省或国家部委科技进步奖、科研突出贡献一等奖和发明专利二等奖。他的某些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受到日本、美国、德国科学家的重视,有的还被输入国际发明专利网络。他也由讲师先后晋升为副教授、教授,并担任了研究生导师。</p>
但是,科研成就的获得,技术职称的升迁,年龄的增长,这一切并未改变他在家庭中的地位。他的家,仍然以学校总务科的办事员孙安秀为中心。</p>
1994年夏天,年届65岁的王玉荣教授离开了教学岗位,正式退休了。跳舞、钓鱼、养花、练气功、打太极拳等等中老年人的热门活动,他概无兴趣。他自我封闭在迷惘和失落之中。</p>
这时,他又想起了母亲。他想把93岁高龄的母亲接回自己家中。他急切地想弥补30年来作为长子未能恪尽的孝道,也想在众多弟妹面前挽回一点面子。</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小说网【ydxs.org】第一时间更新《中国近代轰动案件》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