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说网

第15章 慈禧(五)二次垂帘

在同治皇帝亲政的的两年时间里,慈禧表面上看似已然退休,貌似心甘情愿地交出了手中的权力。然而,事实绝非如此简单。 要知道,在那看似风平浪静的表象之下,慈禧和她精心培植的党羽,如同隐匿在黑暗中的蛛网,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大清王朝的各个关键角落。 慈禧的势力根深蒂固,从宫廷内部的太监宫女,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甚至是地方的一些要员,都有她的眼线和追随者。 然而,同治皇帝毕竟是名正言顺的正统皇帝,更是慈禧的亲生儿子。这层特殊的关系,使得慈禧在暗地里的争权之举,不得不有所收敛和顾忌。 封建王朝的权力斗争向来残酷无情,母子亲情在巨大的权力诱惑面前,常常显得脆弱不堪。但在这特殊的情境中,传统的礼教和亲情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慈禧的手脚。 俗话说得好,权力就像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毒药,一旦品尝过它的滋味,便再也无法戒除。而作为天下之主,万民之君的皇帝,更是将这种权利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然而,对于这些手握大权的人来说,他们的亲情却往往变得异常复杂和脆弱。因为,当他们面对皇位继承问题时,父子之间的感情,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句话叫做“无情最是帝王家”。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宫廷斗争中,亲情往往成为牺牲品。 这是因为,当涉及到至高无上的皇权时,人们内心深处的那份极致的利己主义,便会被激发出来。为了争夺皇位,皇子们不惜手足相残。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皇帝也可能对自己的亲生儿子痛下杀手。这种残忍的景象,让我们不禁感叹:权力真的可以让人如此疯狂吗? 慈禧对于皇权的渴望和享受,让她近乎疯狂的追逐权力上的利己主义。因此,当慈禧面对奄奄一息的皇帝儿子的时候。她少了几分悲伤,多了几分谋划。 如果说,同治皇帝是因为天花这种恶疾病亡,那不得不令人感慨,这是他命运的不济,是上天对他的不公安排。可倘若说,同治皇帝是命丧于梅毒,这般令人难以启齿的病症。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慈禧要为同治皇帝的悲惨结局,背负起很大的责任。 慈禧,这位对权力有着极度迷恋和狂热追逐的女人,在权力的欲望漩涡中,越陷越深,竟然忘记了自己为人母,应尽的职责。 同治帝从六岁起,便被赋予了皇帝这一至高无上的身份。然而,我想,在彼时的情境之下,除了慈禧,天下恐怕很难有人,能够给同治皇帝充当人生的向导,引领他在这复杂的宫廷世界中稳健前行。 要知道,在那深宫内苑,权力的斗争波谲云诡,人心的险恶难以捉摸。而慈禧,本应是同治皇帝最亲近,最可依赖的人,却未能给予他温暖的母爱和正确的引导。 相反,慈禧还经常在无形之中,通过各种手段,给予同治帝精神上的压迫。例如,在朝政决策上,慈禧常常不顾同治皇帝的想法,强行推行自己的主张,让同治皇帝感到自己的权威被漠视。又比如,在生活琐事上,慈禧对同治皇帝的管束过于严苛,使得同治皇帝丝毫感受不到自由和尊重。 这一切的一切,如同沉重的枷锁,紧紧束缚着同治皇帝的心灵。也正因如此,造就了亲政之后,同治帝更为叛逆的心理。他试图摆脱慈禧的阴影,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却无奈在这残酷的权力斗争中,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封建王朝中母子之间,因权力而产生的隔阂并非罕见,但像慈禧与同治皇帝这般的关系,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按照一般人的观念,女性通常被认为具有似水般的柔情和博爱的母性,这些特质被视为构成一个完整女性的基础。 然而,对于慈禧来说,情况却完全不同。她在26岁时失去了丈夫,又在不到40岁的时候失去了儿子。 作为一名封建女强人,慈禧所追求的并非普通女性所追求的情感满足,或家庭幸福。相反,她更渴望掌握绝对的权力,并从中获得快感。 这种对权力的执着,使得她能够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但同时也导致她在个人生活中,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慈禧的特殊之处在于,她将权力置于一切之上,甚至超越了亲情,爱情等基本情感。她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出了自己的强势和决断力,成为了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她的行为和决策,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边同治皇帝刚刚咽下最后一口气,那边慈禧就已经召集了王公大臣们,开始了挑选新皇帝的碰头会。 因为同治帝没有子嗣,所以必须从他的同辈或后辈中,挑选皇帝。在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有人提议立恭亲王奕欣的儿子载澄为帝,但遭到了其他人的反对。 也有人提议立溥伦为帝,但同样被否定了。最后,在慈禧的授意之下,醇亲王奕譞年仅4岁的儿子载湉,成为了新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 这个决定,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担忧。他们认为载湉年纪太小,无法承担起治理国家的重任。而且,醇亲王奕譞一家,与慈禧太后关系密切,这可能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在慈禧手中。然而,慈禧太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迅速安排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她对朝政的掌控。 新皇帝即位后,慈禧太后继续垂帘听政,掌握着实际的权力。而年幼的光绪皇帝,则需要接受严格的教育和培养,以适应未来的统治角色。同时,宫廷中的政治斗争也日益激烈,各方势力都在争夺权力和影响力。 值得一说的是,慈禧挑选载湉作为新皇帝,这绝非是一个仓促随意的决定,而是经过了一番极为审慎的深思熟虑。 首先,醇亲王奕譞乃是道光皇帝的,实则精心的布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都是慈禧早就已经谋划布局好的了。只是这精心谋划的具体时间节点,我们不得而知,不知道是在同治帝刚刚卧床之时,还是在其病情日益沉重,生命垂危之际。 但不论如何,随着同治皇帝的离世,光绪皇帝的登台,清朝的政治舞台,再次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慈禧在短暂阔别垂帘听政两年之后,又再次回到了那象征着权力的垂帘之后。 慈禧的这一谋划,体现了她对权力的极度渴望和执着。在封建王朝的权力斗争中,这样的手段屡见不鲜。尽管慈禧试图以形式上的讨论,来掩盖其独断专行,但民间的种种猜测和议论,从未停歇,人们对她的做法,充满了质疑和不满。 经过同治时期,那初次垂帘的淬炼,如今开启垂帘听政 20 时期的慈禧,面对朝堂上的种种事务和权力的运作,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处理起来,可谓是驾轻就熟。 此时,已然年满 40 岁的她,历经岁月的洗礼和政治风云的磨砺,变得更加的老练。她不再是当初那个初涉权力核心,尚有几分青涩和犹豫的女子。 在过去的同治时期,慈禧在垂帘听政的过程中,遭遇了无数的挑战和阻碍,也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她学会了如何巧妙地平衡各方势力,如何运用权谋手段打压异己,扶植亲信。 例如,在处理某一棘手的朝政问题时,慈禧能够迅速洞察其中的关键所在,果断地做出决策,并且能够预见到可能产生的后果,提前做好应对之策。 如今的她,在与人交往和政治博弈中,更加懂得揣摩人心,善于捕捉他人细微的表情和言语变化,从而洞察对方的真实意图。她的眼神中透露出,更加坚定和深沉的光芒,让人难以捉摸她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当时的整个大清朝,面对慈禧的再次垂帘,众人似乎都已见怪不怪。毕竟,此前慈禧在同治时期,就已有过垂帘听政的经历。 当然,此次和慈禧一起垂帘的,还有地位高于她的慈安太后。然而,即便慈安太后地位尊崇,但在满朝文武的心里,对于最终由慈禧拍板做主的结局,似乎心里也都跟明镜似的。 要知道,在过往的政治风云中,慈禧展现出的果敢、决断以及对权力的掌控欲,都让群臣们深知她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两宫太后的再次垂帘,无疑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晚清的光绪时代的开启。在这个时代的伊始,朝堂之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 接下来,慈禧和皇权之间,究竟还会有怎样惊心动魄的事情发生?是慈禧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将皇权紧紧握在手中,还是光绪皇帝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觉醒,试图挣脱慈禧的束缚,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权力的争夺往往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回顾以往的朝代,类似的权力博弈屡见不鲜。 而在清朝的这个特殊时期,内忧外患不断,国家的命运悬于一线。慈禧和皇权之间的每一次交锋,都可能影响着清朝未来的走向,甚至关乎着整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众人都在拭目以待,关注着这场权力较量的最终结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小说网【ydxs.org】第一时间更新《封建历史女权人》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