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愤懑道:“他一个毛头小子,何德何能……”</p>
“他可不是毛头小子。”李时打断他,说,“李国师比皇上要大,至少要大五岁以上。”</p>
“啊?”夏言惊愕,“有这么大?”</p>
李时点头,叹道:“这也是我说他邪性的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末了,也没说什么,只是表示尊重他的选择。</p>
下午。</p>
李青又来审阅票拟,期间,还对近些年的政务,从民生、边防、海商、关外等一系列政治,进行了解。</p>
二人也算配合,基本都予以了解答。</p>
李青了解了一部分想要了解的,便提前下了班,给二人充足的工作时间来办公……</p>
夏言愈发不爽这样的做派,刚忙完公务就去了乾清宫告状。</p>
然,让他意外的是,皇帝貌似一点也不生气,只是说了句“知道了”,便没了下文。</p>
夏言刚入阁不久,且昔日同僚对他意见很大,也不敢再得罪了皇帝,让自己更加举步维艰,无奈,只好忍下了。</p>
接下来的十余日,李青一直延续一边审阅票拟,一边问询政治,弄得夏言不胜其烦,却又无可奈何。</p>
好在,李青了解完想要了解的,就只是例行公事了,双方并没有进一步的矛盾爆发。</p>
…</p>
乾清宫,内殿。</p>
李青、朱厚熜相对而坐,聊起教育问题。</p>
官办学塾之事,之前李青就说起过,当时朱厚熜也没明着拒绝,如今建议提上日程,朱厚熜就有些抗拒了。</p>
“先生,文武学院之事,朕是赞成的,可大批量在村镇上建立官办学塾……有失妥当啊。”朱厚熜道,“读书科举本就不易,且也没那么多可安排的官职,当初宪宗清理冗员,费了多大劲儿你当也知道,一群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不利于江山稳固。”</p>
李青:“读书认字,并非一定要科举。不可否认,就现阶段而言,科举仍是读书的第一追求,亦是最大动力,可随着读书人越来越多,科举无望之下,自会选择新的出路。”</p>
“先生有些想当然了。”朱厚熜不认同。</p>
李青也不恼,只是道:“说说你的看法。”</p>
朱厚熜思忖少顷,问:“民富才能富国,这话先生赞同吧?”</p>
“说下去。”</p>
“朝廷是不从事生产的,上到皇帝,下到小吏,都是靠着民赋供养,还有军队、火炮、器械……”朱厚熜道,“你让一个读书人从事生产,他肯吗?”</p>
不待李青说话,朱厚熜又道,“读书是为做官,说白了,就是为了脱离生产,人人都不从事生产,国家如何运作?”</p>
“你这话有一定道理。”</p>
朱厚熜没露出喜悦神色,知道还有‘但是’。</p>
“然而,读书和生产并非是对立的,完全可以相辅相成!”</p>
“朕不明白。”</p>
“很简单,如今的这种情况,是因为读书成本过高,供养一个读书人消耗的资源太多,才会出现你所诉的情况。”李青道,“此外,读书的成本限制了读书的人数,说到底,还是读书人属于小众群体,这使得这些读书人再去从事生产,会与大众格格不入。”</p>
李青突然想起后世一位文学大家的着作,说道:“当人人都读得起书,便不会再有孔乙己了。”</p>
“啥是孔乙己?”</p>
“就是……”李青斟酌了下,道,“你可以理解成,读书人的假清高。”</p>
朱厚熜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朕还是觉得,如此纯属吃力不讨好。”</p>
“你陷入思维误区了。”</p>
“怎么说?”</p>
“我刚说了,读书和生产并不是相对立的,相反,大多情况下,是相辅相成的。”李青说,“此外,这也是在解决兼并问题,化解矛盾的有效做法。”</p>
朱厚熜茫然,“这和兼并有什么关系?”</p>
“兼并可不只是土地,教育资源也在其中。”李青说道,“虽说在印刷术、造纸术的普及应用之下,以及大明独有的科举八股文,使得教育兼并问题,并不像土地兼并那般严重,可一样有相当大的门槛。”</p>
“前几年我去了海南,结识了当地一个小青年,家有耕地四十亩,才能供得起一个读书人。”</p>
见朱厚熜一脸不信,李青补充道:</p>
“当然了,这户人家顶梁柱没了,只有孤儿寡母两口人,这也是客观因素。不过,正常一户人家,满足一大家子吃穿用度的同时,还能供个读书人,没有二十亩地,根本办不到。”</p>
喜欢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请大家收藏:()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小说网【ydxs.org】第一时间更新《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