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一过,韩玉川收到了韩玉冲汇来的第一笔股权分红,这让他的心情略为好转。几乎同时,大儿子韩广生的信也到了,邀他去北平同住。韩玉川的心思有些活动了,觉得家乡已经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p>
1945年夏,日本终于投降了,北平街头巷尾欢腾庆祝,人人面带笑意。大舅妈吴敏家的气氛也比平时欢乐喜庆得多,大家都比过年还开心。就在这时,韩玉川领着未来的大儿媳卢月娟和三儿子韩锦生从老家来到北平。</p>
韩广生在北城鼓楼东临时租了一间房子安排卢月娟住下。韩钟生则跟随父亲和三哥一起住到了东城灯市口北侧的“荣兴祥”古玩店。</p>
这家古玩店是韩玉川的二叔在世时和一个广东人合开的。店铺的经营已经走下坡路了,只能勉强维持着开门营业,一天来不了几个客人,来的也大多是熟客。</p>
韩钟生对铺子里的古玩和硬木家具感到好奇,常常在那里东瞅瞅西看看,店里的伙计闲得无聊时就会东拉西扯地给他讲一些古玩的知识。其实韩钟生几乎完全听不懂,也就是给个耳朵而已。伙计也不管他明白不明白只管说,反正也没事干,消磨时间呗。时间一长韩钟生知道了铺面上摆着的都是不值钱的假古董,店里基本上没有真正的宝贝,偶尔有那么一两件也都藏在掌柜的屋里,轻易不会示人。所以他对古玩的兴趣也就慢慢地降下来了。</p>
而让韩钟生始终感兴趣的是看肖师傅做饭。肖师傅是铺子里的厨子,北平南郊人,烧得一手好菜,最拿手的还是抻面和荷叶粥。第一次见到肖师傅抻面时,韩钟生看得目瞪口呆。只见肖师傅双臂使劲向上抡起面条,一抻,然后重重地甩在条案上,随着“咣”的一声脆响震起一片面雾,然后再抻、再摔,几番动作下来,一个面团就变成了一把细丝。随后帅气地一抛,整把面条就扔进几尺外的开水锅里。在韩钟生的记忆中肖师傅做出的抻面特别劲道,口感绝佳。夏日的荷叶粥更是香浓清新,众人赞不绝口</p>
广东人是这家古玩店的大东家,他有六十多岁的样子,没有家室,自己单独住在内院的西厢房中。屋门口有几棵海棠树,每到春季开花时,整个院子里都铺满了海棠花瓣,就像是铺了一块粉白色的地毯。院子里还有一个不大的鱼池,几条金鱼游弋于假山水草间。</p>
他很少出门,也很少和韩玉川他们说话,连吃饭都是由肖师傅端到屋里,从来不和其他人在一起吃。偶尔有几个访客,也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天气好的时候他喜欢坐在海棠树下的躺椅上乘凉,手里总是拿着一本书,嘴里哼着别人听不懂的小曲。</p>
起初,韩钟生对广东人有些敬畏,后来慢慢习惯了,该玩就玩,该闹就闹,好像他不存在一样。</p>
一天,刚从外面回来的韩玉川被广东人招手叫住。</p>
“韩先生,有些话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p>
“您说。”</p>
“我看您的两个孩子都不小了,也挺机灵的,是不是该让他们上学去呀?别耽误了孩子们的前程。”</p>
“您说的是呢,可我们在北平人生地不熟的,不好办呀。”</p>
“您有让他们上学的打算就好。我有一个教育方面的朋友或许能帮上忙。您请稍等一下。”</p>
广东人转身回到屋里,一会儿工夫就拿着一封信和一张纸条走了出来,递到韩玉川手上。</p>
“您按着这个地址去找蔡先生,他看了信自然会尽力帮您。”</p>
韩玉川感激地说:“太谢谢您了!我们在这住着已经是给您添麻烦了。还让您为孩子的事费心……”</p>
广东人轻轻摇着手:“不必客气,不必客气。”然后径自转身回屋去了。</p>
过了一个星期左右,韩钟生就在父亲的带领下高高兴兴地到史家胡同小学上学了。小学坐落在史家胡同的西口,出去就是东四南大街,往北五六十米就是灯市口,再向北三四十米,路西就是荣兴祥古玩店。</p>
上学的头一天,学校对韩钟生做了个简单的测验,然后安排他到二年级插班。几天后韩锦生也顺利入学城南的一所中学。</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小说网【ydxs.org】第一时间更新《走出长夜》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