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说网

第69章 叫魂

正月十三,柴米将开始了洗红薯的重复工作,除了留种的,还有二十斤左右自己吃的,就都给洗洗刷刷,泡在水里,就等明日都上锅蒸熟了。 正月十四,柴米带着柴茶整天都在做红薯饼。 正月十五,元宵节,老柴家为了赚钱,也不回村里了,大家伙都可以在镇上过节,晚上的时候也比村里热闹。 柴米也在今天算是大出血,在回味楼整了一大桌好菜,花了快十两银子,给柴奶奶她们心疼得不行。 虽然陆陆续续有钱进来,但柴米也是个能花钱的,大家都觉得不应该这么破费。 要不是柴米自己说已经给过钱了,大家也不会来,等忙完回家自己做了吃也算过节了。 也算没白费柴米的心意,大家吃好喝好,因为提前和张老板留了位置,即使收摊儿和下学的晚些,但也不耽误大家过个团圆节。 吃过饭,一家人也溜达溜达着回家,街上也有杂耍的,摆摊儿的,也是热闹的很,大家也算是凑了热闹了。 连柴爷爷柴奶奶也是满面红光的,看着都年轻了些。 过了正月十五,这个年也算是真正的过完了,一家人也开始了自己的活计。 除了每隔几天就去镇上看看柴醋他们,给柴奶奶送些菜和鸡蛋,学学写字,柴米也都会留在家里,照看着不多的家产。 二月八,村里有叫魂的习俗。 叫魂亦称“喊惊”、“喊魂”等。人有疾病将死,魂魄离散,须招魂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因而有“招魂”之俗。 以前做没做过柴米已经忘记了,但这次柴爷爷带着柴米和柴茶柴花做了个遍,柴米也记住了。 早上吃过饭,柴爷爷和大伯母就忙碌起来,特意杀了只鸡,煮了猪头肉,还有白米饭,说是祭拜用的。 还煮了白水蛋十个,代表了家里有十口人。 为了今天,大伯母特意买了很多红线,说是叫魂线,每个人有一根。 肉和鸡也煮好了,太阳也西移,柴爷爷就带着几个孩子去祭拜土地庙,山神庙,家里的家神,灶神,还有天地神,等都拜完,这才开始下一步。 院子里,十个碗装半碗米饭,熟鸡蛋竖放在米饭上,红线圈成一圈套在鸡蛋上,祭拜的菜摆中间,碗和筷子放旁边。 柴爷爷跪在地上,每拿起一个鸡蛋,放到掌心里,就喊一个人的名字,然后又说些祈福的话,直到家里人的名字都喊完,鸡蛋也会慢慢立起来。 其他人就在旁边烧纸,直到都结束。 将饭菜摆一会儿,为什么摆一会儿,柴米猜想是祭拜嘛,总得给祭拜的对象吃点贡品的机会。 柴爷爷就开始帮别人栓红线,现在它已经不是普通的红线了,是叫魂线,是一圈一圈绕在手腕上的,边绕还边念词。 那词多是祈福的,柴米有些记不清了,但印象最深的一句,应该是“你隔山绕路回,隔河绕桥回,一定要回来……” 由此可见,这魂魄也是会迷路,不喊它它可能回不来。 毕竟哪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说法,小孩子体弱魂魄不稳,尤其会因为各种意外出走,不叫回来怎么行呢? 等戴上叫魂线,这仪式就算是要结束了,叫魂线最少也要戴七天的,柴爷爷一直叮嘱好好戴着不要拿下来。 自己的叫魂鸡蛋自己吃,别人不能帮忙。 也有讲究,说是被什么东西吓到,或者有什么坏的意图,这鸡蛋黄和蛋白上都会有阴影。 也不知道准不准,反正柴米的鸡蛋阴影是没有的,整个鸡蛋都光洁得很,而其他人就五花八门了,有人形的,有刀状的,有大片阴影,鸡蛋全黑的…… 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柴米心里隐隐觉得,这阴影大部分可能是鸡蛋放得时间太长,又煮得太久的缘故。 但也有说不清的,柴老大确实在走夜路的时候被同村人吓到了,而鸡蛋黄上也确实是人形状…… 这就……怎么说呢……不好说……不好说…… 镇上的柴奶奶和三个孩子要念书,没办法回来,于是一伙人等该祭拜的祭拜完,连饭菜都收拾收拾,一起到镇上去吃晚饭。 顺便把属于他们自己的叫魂蛋和叫魂线送过去。 杀了一只鸡,也一起补补身体。 二月初,柴米和大伯商量过后,将老柴家和自己家的青椒都摘了,熬成了青椒酱。 成品也不算多,就八九个罐子,一罐子大概两斤左右,送人也是拿得出手的,于是给亲近些的人家都送了些过去。 大家也都给了些回礼,陈员外家财大气粗的给了几角银子,因为辣椒是一起的,所以柴米做主,两家平分了那些东西。 老柴家出的原料更多是不假,但柴米也出了青椒,还有熬酱的技术,平分也没有错。 接着就将家里的地都翻了一遍,辣椒树都给拔了堆一边,等日后干透了,再一把火烧了就行了。 地也不少,柴米家小荒山加上老柴家后山,单他们几个人干估计得十天半个月,实在没必要这么浪费时间,于是两家人从村里请了几个有把子力气的男人,加上老柴家自己人,五天就都翻了一遍。 顺带着将柴米家山后的金银花地也松土除了草。 不得不说,金银花和茶树苗都挺顽强的,死掉几棵是在所难免的,但大部分都好好的活了下来。 柴米觉得部分金银花今年还是能摘一些的,开始抽枝发芽的不少,只不过开花量少些罢了。 二月中,柴米就放出话去,大家可以先整地了,辣椒苗大概月底就能移栽,想买的到时候直接来卖就是了。 由于柴米给的肥力足,伺候得也挺好,现在也有两三寸,叶片都超过六片,确实是可以移栽了。 当然,也有聪明点的人家,看到老柴家请人翻地,就知道这辣椒差不多能移栽,就跟着翻地了,等柴米放出话的时候,就有人上门来买了。 柴米觉得自己有些搞不定村里人,于是请了大伯母来镇场子,自己就收钱,其他都由大伯母出面。 柴米特地划了一块出来,算是老柴家自己种的和留种的,其他的都可以让她们拔,反正太小的拔了养不活也可惜,还不如让它们再长长。 有大伯母看着,大家都心挑大的好的,觉得出了钱的,不能给亏了,但好在也没出现故意浪费或者搞破坏的现象。 柴米靠着卖辣椒苗,也赚了几两银子,但天气慢慢热起来了,去年的薄衣裳没几件,为了给姐弟仨做衣裳,这钱又花了出去。 有外村的人来问辣椒苗的事情,柴米只推说村里人都不够用,让他们自己去找种子老板买,或者等明年时,小圆村家家辣椒种有多余的,到时候再卖些给他们。 今年确实是没这么多了,大家失望离去。 等村里人想买都买得差不多了,柴米就开始栽起自己家的来,当然,也是雇人了的。 这次柴米将金银花地里,还有些空隙,遮阴不算严重的地方都种栽上了辣椒。 算是整个小荒山都有辣椒了。 这么一忙碌,就到了二月底。 家里的辣椒都栽下去了,红薯也被柴米在菜地旁边划了一角出来,栽在里面,留着煎藤用的。 最忙的时候也差不多过去了,这辣椒才栽下去,到现在就没下过雨,老柴家人不得不天天浇水,就怕苗被晒死了。 可栽得多浇水就会有些不及时,没办法,又雇了三个半大小子,加上家里大伯夫妻,一早上也能都浇个遍。 等辣椒苗缓过来了,这二月也过完了。 柴米还留了一些苗,看着能再长大的都留了下来,旁边大伯家的地里,小麦也开始黄叶子了,最迟三月底或者四月初就会有收成。 只不过这小麦虽然是细粮,但品种有限,不像现代一样种子都是经过不断实验进步的,即使老柴家给足了肥力,收成肯定是没多少的。 于是柴米建议都栽辣椒算了,到时候多卖点钱,多赚点钱在手里,再拿钱去买粮就行了。 老柴家觉得柴米说的有理,但一点不种粮食心里也算没底。 三月初一大集一过,柴米拉着大伯和爷爷,将老柴家和柴米家的地窖都挖了出来,也不大,就两三米宽,但花了大家四五天时间。 为了墙壁稳固些,柴米还特地刷了一层浆水,也不会时不时的就有土“簌簌簌”的落下。 地窖是挖在角落里的,入口处也只有一米宽,一个簸箕就能好好盖上,用几根柴禾一遮,就不大看得出来了。 等要进去的时候,将簸箕拿了,再等一段时间就行。 地窖建成,柴米拉着他们去了一趟街上,采购了些粮食和大缸,都放在地窖里面。 地窖里温差不大,也暂时没有老鼠,存些东西也方便,当然,柴米也是为了安柴爷爷和大伯的心。 毕竟庄稼人心里,这地里不种粮食种其他的,那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地窖事情结束,柴爷爷觉得小麦可以收割,虽然只是两亩多地,但丰收的喜悦没抵挡住一家人的热情,一家人加上请的三个小伙子,硬是两天就都给割完了。 割下来的小麦都晒在院子里,两家的院子都晒满了,只等晒干了,再脱粒,然后这一季粮食就结束了。 接下来几天,柴米和老柴家将地翻了,现在施肥来不及,只能给辣椒长大些,再补肥,然后栽上辣椒。 柴老大今年不再种柴米留的半亩地了,去年是因为没人种,柴米心意已决,那他就接过来种点粮食不至于荒废了,今年有辣椒能赚钱,他也不肯再占着这半亩地,就归还给了柴米。 柴米想了想,也接受了,就都种上了辣椒,反正现在也分得没那么清楚了,没必要为了半亩地闹不开心。 地里的事了,接下来就是给地里追追肥,要说特别要紧的事情,那确实没多少了。 有天柴米发现小荒山上的果树,有的还在抽芽,有的已经开着早春花,虽然不多,但无端的让人心情好。 柴米觉得山上的果树少了些,开春了,正是好季节,于是开始寻摸起果树来。 街上跑跑,村里打听打听,果然还是寻到不少品种,柴米都将它们种在了山前位置。 山后又是金银花又是茶树的,也不适合栽多少果树。 只不过在山后脚下位置,柴米还是栽了一圈的梅树,这梅树长得也慢,等长出果子也得好几年了。 到时候做成果脯梅干,或者是梅子酒,都行,柴米都喜欢,总之也不会浪费了。 今年的鸡杀了不少,有送人的,也有过年吃掉的,有十多只,柴米觉得手里也有钱,没必要就守着那几只鸡,于是在大集的那天,拉着柴奶奶帮忙,又买了一百只小鸡。 一百只小鸡是三十只公鸡七十只母鸡的配置,公鸡长得快些,吃了也不心疼,母鸡留着下蛋。 至于去年的,今年先下蛋,等后面不想养了,也可以都卖了,柴米发现这鸡也不愁卖,就当是投资了。 就是这么多鸡,柴米养得有些累,不说其他的,就是鸡食这块,每天也要消耗很多。 柴米已经从粮铺买了很多米糠了,但总感觉两天就要吃完一袋,还好米糠不贵,要不然真的喂不起。 可这样也不是办法,柴米想了想,和大伯商量过后,决定从村里买鸡草。 家里有个背篓,一背篓就是三个铜板,这个活计小孩都能做,也不浪费时间,手脚快些的一会儿就能搞一背篓。 柴米让他们将草都送到鸡圈那边,每天就收两背篓,让他们商量着来。 大家也实诚,每次都是将柴米的背篓堆得满满的,柴米也是当下就给钱,双方都很满意。 老柴家任何人都可以结算,因为有的时候柴米在镇上不在,但就算这样,还是有人愿意用鸡草换零花钱的。 就是这样算下来,每天的成本就上来了,都快八个铜板了。 柴米想了想,家里的柴禾已经不多了,大伯们也没太多时间花费在山里打柴,于是和村里收了些,将两家的柴房都堆满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小说网【ydxs.org】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农家之为了悠闲生活而奋斗》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