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说网

第8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二)

在大明永乐初期的朝堂之上,文官们如同一群谨小慎微的老学究,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传统的坚守与对未知的恐惧。在这个时代,科技如同一股突如其来的狂风,卷起了朝堂的波澜。然而,这些文官们,却像是被岁月磨平了棱角的石头,对这股新生力量充满了怀疑与不安。</p>

他们私下里,常常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永乐皇帝对科技的偏爱。那些关于皇帝如何重用科技人才,如何投入大量资源于新奇技术的故事,在他们口中被添油加醋地传颂着,带着几分不屑与无奈。“这哪里是治国之道,分明是在玩火啊!”一位老臣摇头晃脑地感叹道,他的眼中满是忧虑。</p>

民间文人,那些以笔墨为生的士子们,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他们笔下的诗词歌赋,似乎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变得有些格格不入。有人开始质疑,是否应该放下手中的笔墨,去探寻那些看似神秘莫测的科技之道。但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了坚守,他们相信,文人的使命在于传承文化,而非追逐那些虚无缥缈的技术。</p>

然而,永乐皇帝的威压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朝堂与民间都喘不过气来。文官们虽然心有不满,却也不敢公然反对。他们只能在这股科技洪流中,小心翼翼地寻找着自己的立足之地,希望能在保持传统与接纳新生之间,找到一条平衡之道。</p>

在朱棣那深邃如海的帝王心术中,国家的稳定大局始终是他最为关心的核心。这位永乐大帝,不仅有着征服四海的雄心壮志,更有着治国安邦的深谋远虑。</p>

面对基层官员的任命与提拔,朱棣并没有一味地依赖那些保守的老臣,而是以一种前瞻性的眼光,尽可能选择那些具有新学背景的人物。在他看来,这些新学之士,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能够为大明官场带来勃勃生机与无限可能。</p>

他曾与太子朱高炽促膝长谈,深入剖析了历朝历代开国后的治理规律。朱棣缓缓道:“历朝开国后的治理,无非是两个阶段,武将治国到文官治国。武将们以铁血手段奠定国基,而文官们则以智慧与才情,将国家推向繁荣与稳定。”</p>

朱高炽凝神倾听,父亲的每一句话都仿佛重锤般敲击在他的心上。他明白,父亲这是在为他未来的治国之路指明方向。</p>

“我之所以重用这些新学之士,并非因为他们完全正确,而是因为他们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国家的发展,需要这样的活力。”朱棣继续说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许与坚定。</p>

在朱棣的眼中,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并非一成不变的守成之道,而是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变革。他选择新学之士,正是为了打破旧有的陈规陋习,为大明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p>

如此,朱棣在对基层官员的任命与提拔上,便以一种超凡脱俗的智慧与勇气,引领着大明王朝走向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而这一切,都源于他那颗始终为国家稳定大局着想的帝王之心。</p>

朱棣目光如炬,沉声道:“永乐新政,定要留给后世新的规矩。武将们以铁血手段奠定国基,那是我们的根基。但接下来,该轮到工程师们建设国家了。这些工程师,便是那些大工匠,他们不再是世人眼中卑贱的手艺人,而是满腹经纶的大才!未来的大工匠,将是最有文化的一批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最为宝贵的人才!待国家建设完毕,就该用法律来治国,让这大明江山,永固不衰!”言罢,他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与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未来的辉煌。</p>

朱棣,这位永乐大帝,不仅有着征服天下的豪情,更有着治国安邦的智慧。为了选拔支持科技建设国家的人才,他大胆改革科举试题,让那些对科技有着独到见解的士子们得以脱颖而出。</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小说网【ydxs.org】第一时间更新《永乐大帝》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