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说网

第九百章 脱困柒

自有书店,都是两种。一种既能开版刻印,又兼卖书。另一种只能贩卖书本,没有刻印的本事。</p>

但看这店里寒酸,显是没刊刻的本钱。</p>

翻了一阵,意兴索然。但外面又冷,也无处去,还是一本一本翻看。</p>

磨蹭了有小半个时辰,好容易看一本《辛稼轩集》,虽也是小作坊刻的,但印刷还算将就过的去。随手翻了几页,赫然一首词“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p>

沈放心中往事潮涌,合上书本,闭目良久。睁开眼来,回去侧室,道:“主人家,这本书几钱?”</p>

老翁头也不抬,道:“八百五十大钱。”</p>

沈放眉头一皱,前面说过,北宋书价,一册一百文,南宋物价飞涨,一册书要卖到三百钱。但这八百五十大钱,显是没有道理。心道,你这无良店家,难怪铺子蒙尘,你这般任性,能卖出去才怪。不想与他多言,就想将书放回原处。</p>

老翁忽道:“觉得贵了点?”</p>

沈放呵呵一笑,道:“怕是不止一点。”</p>

老翁仍在写字,并不抬头,道:“贵自然有贵的道理,此版刊印了标点。”</p>

沈放一怔,翻开又扫了两眼。果不其然,此书标注的标点极为详细。</p>

今人常有误会,觉得标点符号乃是舶来品。但其实早在商周,便有标点。甲骨文上,也有简单标点符号。先秦文献共见到八种标点符号,至于两汉时期,已可见十三种标点符号。</p>

到了宋朝,考据的标点已有三十余种。但书籍之中,对标点的使用,却是没有规范。岳珂在《九经三传沿革例》中说:监蜀诸本,皆无句读,唯建本始仿馆阁校书或从旁加圈点,开卷了然,于学者为便。</p>

句读乃是文言文辞休止、行气与停顿的特定呈现方式,不仅是标点之意。</p>

岳珂也说,加了句读,开卷了然,于学者为便。但大量的书却是不用,特别是官刻本的,经史子集,极少有见标点。究其根源,除了标点符号没有统一标准,古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也自带标点之能,等等之外,最大的原因还是,读书人不主张标点,认为其是一种陋习,影响离经辨志之能。</p>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p>

离经辨志便是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古圣贤文都没有标点,学子读书,首先要学的,就是辨析文字道理,给章节断句。古文言简意赅,微言大义。对圣贤之书,古来名士,各有所解。一词一字的变动,都会大改其意。人为给书籍添加标点,便是剥夺了治学之能。</p>

《汉书·夏侯胜传》中说“建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夏侯胜直接认为,给子史经集等典籍加标点,乃是破坏治学的“大道”。这个理论一直在读书人中流行。清代姚鼐最初刻印《古文辞类纂》,曾经添加了标点,到了晚年,却全部去掉。——曾有圈点,晚年则尽去之,以为邻近俗学。自己都觉得瞧不起自己。</p>

清代《四库全书》所纳典籍,尽数去处标点。这也是今日误会古人不用标点的重要原因。</p>

官刻之书,越是古典,越少标点。但坊刻之书,特别是佛教银字儿,标点却不是什么稀罕物。当然这些标点的用法与如今截然不同,标注的位置也多是在文字一侧。</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小说网【ydxs.org】第一时间更新《无双群侠传》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