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中宵叫过李复圭来,对他道:“枢密太尉吩咐,此次京城来的人,全部住到军校里,你去安排一下。今天太晚,先在城中将就一夜,明天全部过去。”</p>
李复圭应诺,急匆匆地安排去了。</p>
看李复圭离去,狄青奇道:“经略,河曲路的军校,不在胜州?”</p>
杜中宵道:“当然是在胜州。不过军校特殊,不在城内,而是在离城二十里外,别建军城。”</p>
狄青听了点头:“原来如此。经略,不知为什么如此安排呢?”</p>
杜中宵愣了一下,自己竟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当时直觉就是要这样安排,哪里有为什么。想了想才道:“太尉,对于军校来说,重在严纪律,学知识,心无旁鹜。如果是在安置在城里,市井繁杂,里面的人难免会分心。再者,军校不比驻军,里面许多人本是将领,不好管得太严。在城里,难免就会与地方有冲突,官员处理起来格外棘手。”</p>
狄青点了点头。杜中宵又道:“其实最关键的,在城里,难有战场气氛,就真跟学校一样了。”</p>
狄青听了恍然大悟:“设在城外,是让里面的将领士卒一直如在沙场上般,原来如此!”</p>
杜中宵点了点头。其实当时设置的时候没这么多想法,就是觉得在城里面不合适,至于有多少地方不合适,哪里能一一列举出来。在随州的时候,类似于军校的地方,就在营田务边,一样也练下来了。</p>
不过现在的河曲路跟随州的时候不同,那时大量招人,大量淘汰,学校周围环境不重要。现在可是不同了,兵员素质远不是那个时候可比,但也没有了大量淘汰的条件。调来的都是禁军,将领和士卒都有正式兵籍的,除非最后证明实在不适合从军,不然淘汰每一个人都是麻烦事。</p>
孙沔听着狄青和杜中宵讲话,插进来道:“经略以为,此次演武京城军校大败,是将领的学习不到家吗?京城军校的将领,不但是有军中宿将,还有本届落第的举子,都是精挑细选过的。学的知识,也都是依经略军的册子,怎么会如此不济。”</p>
杜中宵想了一会,摇头道:“此事我未亲见,实在说不上来。”</p>
孙沔道:“现在就是,不只是经略,朝中将领大臣也都说不上来为什么,圣上极为震怒。如果此次再没有起色,难道只能让经略入京,主持此事?”</p>
杜中宵笑了笑:“若只能由一人做这种事情,设了军校又有何用!”</p>
孙沔叹口气:“经略说的是。”</p>
如果军校只能由杜中宵来办才有用处,那还设军校干什么。设军校的目的,就是依照固定程序,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兵员和将领。达不到这个目的,还不如不断从河曲路抽人算了。</p>
其实与河曲路去的张岊演练前,朝廷中的大臣,包括皇帝和宰相,对京城军校是非常满意的。从设立开始,皇帝和宰执大臣便就多次前去观看,皇帝还不断派内臣前去赏赐慰问。演练之前,京城军校的将领和兵员多次向朝臣演示军阵,还在崇政殿重现过当时河曲路大军当年演武的内容,众臣纷纷叫好。当时朝中一致认为,有这样的强军数十万,纵横天下实为易事。只要有一两年时间,全军整训完毕,什么党项和契丹都如土鸡瓦狗一般。北上恢复幽燕,易如反掌。</p>
结果这一切,河曲路兵一到,被张岊一把掌给打懵了。</p>
京城禁军有更优秀的人才,有更精良的兵员,照着当年杜中宵练兵,怎么就不行了?军校的人抬不起头来,朝中大臣想破了脑袋,三衙将领更是觉得抬不起头来。</p>
第94章 武都</p>
看一座土城立在荒漠中,一条小河从城旁流过。城的四周分布着几座军营,小河旁有稻田,有桑枣榆柳。军营间不时有或多或少的军队行过,小河边鸡鸭嬉戏,还有几只柴犬追逐玩耍。</p>
狄青骑在马上看见,对身边的杜中宵道:“军校建在这里,周围都无人烟,有些荒凉。”</p>
杜中宵道:“这里本来是练兵的,荒凉些好。”</p>
众人一边说着,一边缓缓前行。到了军城不远的地方,提举军校的郑廉带着一众将领,上来迎接。</p>
行礼如仪。杜中宵对狄青和一众官员道:“军城之内除非特许,不许骑马。我们下马步行吧。”</p>
一边说着一边下了马,狄青和孙沔等人只能照做。这规矩倒也不过分,便如皇城之内,除了宰相可以骑马外,其余人只能够步行。这座军城里,想来只有杜中宵的军令,才可以特许骑马。</p>
京城的军校就没有这么严格,横班以上就可以骑马,正任官以上可以带兵杖。这是高级武将的仪仗与礼遇,没有这些,怎么能够显出身份来。</p>
到了城前,看城门的上“武都”二字,李璋低声问王拱辰:“内翰,武都这名字有何含义?”</p>
王拱辰不假思索,道:“汉时这里曾设武都县,名字来源于此。河曲路的州县名称具有来源,大多承继汉唐,以示恢复旧土之意。军校用武都为名,倒是正合适。”</p>
李璋点了点头。他还以为是故意起个武都的名字,彰显河曲路大军的威风,没想到是个旧名。</p>
到了城前,守城的士卒叉手行礼,将领高声唱诺。过了城门,便是瓮城,上面架着铁炮。从里面看出来,这城墙极厚,城墙上设置有许多炮位,层层叠叠多层,只是许多炮位并没有安炮。</p>
过了瓮城,才看出城墙内部与外侧不同,非常粗糙,并没有修整。</p>
军城并不大,路两边是营房,中间一座子城,管理此处的衙门设置在里面。围着子城,排布在四周的是炮兵、骑兵和两座布兵学校。各学校均是厚厚的夯土城墙,每个都是一座小城堡,与子城联在一起。</p>
狄青和一众军官城来的将领官员看见,都觉得这座小城不简单。这里面住的全是军人,如果发生战事,这城就是一处要塞。这城看着荒凉,其实二里外就是火车站,在旁边守住了去胜州的要道。</p>
杜中宵对狄青道:“太尉,我们到军城衙门用茶。各学校的将领,中午的时候会来为诸位接风,也认识一番。今天除了衙门的人,一切如常,他们现在都有事做。”</p>
一进入军城,就有一种肃穆的气氛,就连狄青都觉得有些压抑,话都没有多说一句。听了杜中宵的话,狄青点头:“正该如此。”</p>
到了子城门前,看城门上是“宁朔”二字,王拱辰低声对李璋道:“这里西城门,城门上用的宁朔军名字。不用想,东城门必然是定远,北城门自然该是安北,就是不知道南城门该是什么名字。”</p>
李璋道:“河曲路只有三军,南城门想来空着?应该不会。”</p>
王拱辰笑道:“一会我们赌一个东道,猜猜南城门是个什么名字。输了的,请大家用酒肉。”</p>
军城里面非常肃静,除了不时传来的军令声,鼓声、钲声,偶尔还有枪炮声,没有其他声音。武将一进入这种环境,加上河曲路连战连胜的军威震慑,都自然而然地紧张起来,不敢说话。反倒是王拱臣这个文官心情很轻松,四处打量观看。</p>
位于城西步兵学校中的子城宁朔门非常深,哪怕白天,里面也挂着几盏煤油灯,好似进入了山洞一般。上面是步兵学校的不知什么地方,不时还会有队列从头顶上走过,所有人都小心翼翼。</p>
穿过城门,前面是一个不大的广场,对面就是衙门。匾额四个大军:“武都军衙”。前面四个士卒持枪肃立,刺刀在阳光下有些晃眼睛,旁边一个门房。</p>
郑廉引着众人到了衙门前,守门的士卒两脚并立,长枪外放,一起唱诺。</p>
下级见上级,应该放下兵杖,叉手唱诺。手持兵杖,不管怎么做,都是大不敬的行为。在城外的时候狄青就看见,忍住没问,这里候再也忍不住,对身边的杜中宵道:“经略,士卒何故不弃兵杖?”</p>
杜中宵道:“卫兵兵杖不离手,时刻准备战斗,这是河曲路军中向来的规矩。”</p>
孙沔听了道:“经略,此话有些不妥。如果来的不是我等,而是宰相呢?甚至圣上亲临呢?”</p>
杜中宵道:“那自然是先用宰相的仪仗换了这里的卫兵,不是军中的规矩了。圣上亲临,那自不必说,城中所有的卫兵都换成甲士,没有这些烦恼。”</p>
孙沔和狄青对视一眼,都有些无奈。杜中宵说的客气,来的除了王拱辰和刘兼济,全部是枢密院和三衙将领,当然一切按军中规矩来。实际上另一层意思,枢密院就是比政事堂的等级纸上一些。虽然这是事实,但这么明明白摆摆出来,还是让人决得不舒服。</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小说网【ydxs.org】第一时间更新《风雨大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