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有办法!”陈知昱看着李周淡淡的道。
“哦?”李周好奇的望着陈知昱,一副愿闻其详的样子。
“某家姐见灾民可怜,想放粮施粥。”
“放粮施粥?哪怕陈家家大业大,放粮施粥也不是长久之计啊。”李周闻言后,顿时失望了,他本来以为陈知昱有什么好办法,结果却是放粮施粥。
“是啊,某也觉得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与家姐商议出来一个办法。以工赈灾!”陈知昱看到这个李县尉失望的表情,也没在意,再次开口道。
“以工赈灾?何为以工赈灾?”李周秉承这不懂就问的精神。
“县尉莫急,听我道来,皇佑二年,范文正于杭州时,两浙地区发生饥荒。文正公召集各佛寺的首领道:‘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杭州诸寺工作鼎兴。文正公又命令当地官府翻新仓库吏舍,日役千夫。通过以工代赈帮助灾民度过了灾荒。这一年两浙地区唯有杭州没有出现流民。不劳而得是最可怕的,所以带动百姓通过劳作来获取粮食则是最好不过的方法。”陈知昱解释道。
“可县里没有那么多的钱财粮食给予这些灾民,并且长安没那么多的寺院啊。”李周思索了一会道。
“长安寺院虽不多,但商人却是不少。寺院做的,商人如何做不得。”
“君泽有何妙计?”李周并不轻看陈知昱,毕竟万鲜楼的手段还历历在目。
“某记得城西二十里处有一大片荒地,何不让灾民在哪里建村,建村后周边的也有许多能运作的地方,比如商人可以买地,在当地建造作坊招收工人。若来年开春,百姓想留可留,不想留商人也必须放人回去!”陈知昱说到。
“君泽也说到那一片是荒地,那会有商人来购买。”李周还是觉得行不通。
“若无商人购买,陈李两家愿当人先。”陈知昱说的很真诚。
“如此甚好,那某就替知县多谢陈家主和李家主了,此事若成,本官自当上奏官家,替君泽表功。”李周自然就同意了,这个结局是最好的,不成的话他没损失,还得了买地的钱,成的话那就是政绩了,这一点他还是看得出来的,所以前面喊陈家主以示尊重,后面喊君泽以示亲近。
“不过有一事需要县尉帮忙。”
“君泽但说无妨。”
“无论是施粥还是招收民工,前期陈李两家人手不够,需要人手。”陈知昱也开出了条件,而且是县衙必须答应的条件。
“此乃小事,君泽尽可放心。”
当天下午购地的事就办成了,陈李两家开始放粮布粥,同时放出消息将会招收灾民做工,保证他们不会能度过这个冬天。
陈知昱先是采购了长安城里的所有帐篷和廉价的被褥,当天就让衙役和陈李两家的人与灾民配合在换地上搭建了一个个简单的避风避寒居所,供灾民居住。
晚上陈家家中,陈知昱书桌上左边摆着荒地的地图,右边他在画着一张张图纸。
“昱哥,这是房子?”陈乔儿走到陈知昱身后看着他正专心画着一张张图。
“是的,给灾民住的。别看这些房子小,但是每个房子却是能住八个人。而且房子连在一起,即坚固有防寒还能剩下不少物料。”陈知昱解释道。
“这么小的房子如何能住得了八个人。”陈乔儿目瞪口呆。
“因为还有这个东西,此纸上之物乃是上下铺,即上下两张床,可住两人。”陈知昱拿出了一张画着简易上下铺的图纸给陈乔儿看。
“昱哥的想法真是巧夺天工,此物对于赈灾作用太大了。”陈乔儿一下就想通了其中的关键。
事陈执中和参知政事程戡等人正在议事。
此时的宋朝保留了唐朝时三省六部制,但虽然保留这些机构和职位,却并不给它们实权,基本属于没有实权的闲散部门。
大宋相职多为三人。当然政事堂中也有其他人,不过以此三人为主。说白了就是话语权在两人手里。
中书门下,作为代替三省的机构政事堂,成为了处理政务的最高行政机关。中书门下的老大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此时事实上的宰相,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又设置了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统称为宰执。
此时大宋朝中陈执中拜同平章事陈执中任昭文馆大学士,刘沆拜同平章事任集贤殿大学士。程戡出任参知政事、枢密副使,位列执政。
“胜之,这几天那些陇右的灾民估计就到汴京了。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陈执中本以为有个好年过,没想到有消息传来,陇右那边情况并不好,据地方报还有灾民往汴梁城来。
“是啊,某以为当在城外设置安置点,陈相,要不让三司去处理这个事吧。”胜之是程戡的字,程戡以字行。作为首相可以喊次相的字,而次相只能喊首相官职,除非关系特别好。
“可,如此便下令”陈执中没说完,就被下面人就送来了长安的急报打断。
“报,长安急奏!”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小说网【ydxs.org】第一时间更新《新宋传》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