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说网

第三章 听雪

窗外,细雨如绵。林紫夜慵懒地靠在窗沿,榻边便是两炉火盆,不时发出清脆噼啪声。 “醒了?” 孙原的声音由远及近,她甫一回头,便看见他托着一到食盘缓步而来。虽未到眼前,香气却已经四溢。 她晨起未及梳妆,一头发如墨瀑,眼神惺忪:“我睡了多久?” “有近五个时辰,现在已是辰时。”孙原到她榻边坐下,将食盘放在案几上,“尚好,未曾过了用早食的时辰。” 林紫夜转过头来看着那食盘:一碗小米粥,两碟腌菘菜,一碗汤饼,三块胡饼子,还有一小碗葱蒜末泡制的酱,还有几片人参熬出来的甜汤。 “一看就是你亲手做的。”林紫夜起了身,孙原给她披上外衣,把薄被围在身侧,再取来靠垫靠在窗沿,扶着她做好,再把小几并食盘放在榻上,这才开始用餐。 林紫夜四处望了望,问:“然姐呢?” 孙原停了手,看了下窗外:“喏,在湖边。” 湖边新立了一块石碑,上面以隶书写下苍劲二字: 问情。 她白衣如雪,静立湖畔。一头秀发闲散似地披在两肩,直落腰际,竟是晨起未梳妆的模样。 百丈湖泊,清风摇曳,涟漪晕散。 一把纸伞轻轻将她遮住,背后便听见管宁那恬静的声音: “姑娘,湖边清冷,况且雨还在下,春雨伤寒,还需注意身体。” 她回头一望,平静的面容上泛起一丝微微笑意:“多谢幼安先生挂怀。” 两道身影对面而立,管宁素衣白衫,看见她发梢零落,些许水珠犹挂在上头,晶莹剔透。 听雪楼外白衣相照,问情湖畔细雨缠绵。 那两人衣冠皆胜雪。 管宁低眉垂目,淡淡声音格外恬静:“听雪楼外不能看见雪落,却看见姑娘白衣似雪,倒是幸事。” “幼安先生拘礼了。” 心然微微颌首,三千青丝烟雨朦胧,有如天仙落尘,令人心神为之一清。 他微微侧身,示意心然离去,只是却不曾停了话语:“姑娘和青羽公子,可谓人间绝配。” “是么?” 心然缓缓抬步,道:“先生倒是有心了,妾身与青羽只怕是都不曾有这般心思。” “姑娘名字想来不是真名。”管宁目光移向别处,却是生生转了话题,“不知可否有什么寓意?” “也没什么。”心然道:“岁月随心,终是淡然。少年时有几分愤世嫉俗,便取了这个名字。贻笑大方了。” “岁月随心、终是淡然。” 白衣如他,轻轻反复念叨一句,眉宇却是舒展出一丝笑意:“既然是世事随心,姑娘又岂能看不出青羽公子那般心思?” “先生。” 她住了足,看向他,反问:“为何突然相对妾身说这般话?” “无他。”他依旧是淡淡笑意,“不过是看不得你们这般辛苦罢了。” 她突然说不出话来,呆呆地看着二楼上隔窗相望的容颜。 孙原缓缓收回目光,拈起一块油饼吃了下去。 林紫夜看着他狼吞虎咽一般把饼子吃下去,不禁笑了笑:“这饼子是与众不同么?竟然吃得这般快。” “只是觉得惊奇。”孙原挑了挑眉道:“管幼安藏了一瓮素油,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的,便拿来用了,烤得恰到好处,倒也酥脆。” “他不是还有个园子么?”林紫夜指了指屋子东北角,“养了一园子药草,还种了一片葱姜蒜,难为他这个青州儒宗了。” 孙原知道她所指的乃是听雪楼外东北角的一处药园,不过看着那园子时间不长,估摸着也不过半年光景,能养成这般,确实能看出管宁花了心思。 正说间,便听见门外太史慈的声音传来:“姑娘可曾醒了?方便打扰否?” 林紫夜看了一眼孙原,朗声道:“请进吧。” 门外太史慈知道孙原在内,却是踌躇了一会,方才推门进来。结果便是瞧见林紫夜披散着头发缩在被子里,连忙低了头,拱手道:“见过二位。” “可是令堂醒了?”林紫夜也不回礼,径直反问道,“神态如何?” “姑娘说的是。”太史慈垂着头,也不敢抬起来,连忙道:“家母已经醒了,看神情已是好了许多,说是要出去走动走动。” 林紫夜看了一眼外头,答道:“春雨寒冷,让令堂不必出去了,屋内走动走动,加半碗的食量,等到雨过天晴,多晒晒太阳就好。” “慈晓得了。”太史慈又低了低头,“多谢姑娘。”说完,便头也不回,径直出去了。 林紫夜望着空荡荡的门口,摇头道:“这世间的人都被那些俗礼拘禁着,当真是无趣。” 孙原拿着粥碗的手猛地顿住,他眼前的一碗清粥突然仿佛千钧之重,竟令他有几分拿捏不住了。 冷不防林紫夜的手在他眼前晃了晃,他抬头,便直视那一双清澈眼眸,心底竟然有几分躲闪之意。 “你怎么了?”林紫夜臻首轻歪,“莫不是觉得我太过随意了?” “你是在说笑?”孙原反问,一时间笑意不止。 林紫夜端着汤饼碗,淡淡道:“你现在又不是什么穷小子,好歹也是一方大吏,难不成还像我一样,这般肆无忌惮?” 孙原“哈哈”干笑两声,话却梗在喉咙,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林紫夜看着他模样,伸出一只温润如玉的手掌,轻轻握住孙原的手:“青羽,无论你变成什么模样,我和然姐都不会离开你。” “我知道。”孙原勉强咧出一丝笑意,在林紫夜眼中却是万分的痛苦。 若你……不曾向那个人许下那般诺言,如今,想来会快活许多罢? “你……”林紫夜顿了下,淡淡道:“那件事,我还不曾与然姐说,你也无须有什么负担,车到山前必有路就是了。” 孙原抬眼看着她,手上微微紧了紧,点头:“好。” 林紫夜看他模样,不禁笑了笑:“待到了邺城,我和然姐便不住在你的太守府里了。” 孙原皱眉:“怎么?” “一来是不想给你添什么麻烦。二来……” 她捧着碗,慵懒地靠在窗边:“我喜欢这般清闲自在,一庐药园,一池春水,便够了。” “好。”孙原笑了笑,“到了邺城,我给你们选地方。” 湖畔心然望着这新立的石碑,淡淡道:“妾身想不到先生竟然径直取了‘问情’这名字。” 管宁收了伞,脸上瞧不出表情,却能听出温和:“世间情是何物?古来之问,亦非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明白,雪既然能听,情为何不能问?” 心然的目光停留在那两个古朴的篆书上:“先生颇有庄子逍遥之意。” 管宁是青州儒宗,今古文经兼修,却是自成一派,自在惯了,而问情二字却是以篆书所写,以心然聪慧,已经看出管宁心思了。 管宁淡淡道:“宁区区后生,岂敢自比先贤。” “先生剑意却好似并不在此,反而……多出几分忧郁之意。”心然反问,“先生心思,着实让人捉摸不透。” 管宁眉间一挑,心中已有赞叹:“姑娘果然‘知音’之人。” “知音自是不敢当。”她看着他,浅浅一笑,“只是能听出些……不同的声音。” “知音难觅,宁已是庆幸。” “这人世年华,若是能得一二知音,泛舟五湖,自得逍遥,亦是乐事。” 她怔了一怔,蓦然垂下首去,淡淡道:“难怪先生如此,听雪之楼,未名之湖,独立于尘世之外。” 管宁望着她神情变幻,心中闪过诸般念头,便微微颌首道:“许是年华,允我逍遥。只是宁身处红尘,如何能脱离红尘之外?” 心然望向他身后的白楼,反问道:“先生所指,可是青羽来访?” “公子青羽不来,自然也有他人来。”管宁一笑置之,“总比司马水镜找上门来好些。” “司马水镜?”心然心中一动,“先生说的可是水镜先生司马德操?” 管宁点点头,却又摇了摇头,她正思索他这般意思,便听到他声音传来:“姑娘这般人物,本该是脱离红尘,方外之仙。奈何入了这滚滚红尘,公子青羽想必……” 他目光流转,那“奈何”二字却再也说不出口了。 这世人,几人不奈何? 她想说什么,到了嘴边却不知如何开口。 许是年华,允我逍遥……这世道,当真能让人逍遥么? 孙原端着食盘推门出来,正见厅中郭嘉一人枯坐,面向雨后初阳,墨衣如渊,深邃宁静。 “奉孝今日好雅兴。” 他穿过他身后,轻步缓身,耳听得他淡淡地说道:“并非雅兴,不过今日闲了。” 连日奔波,只求见得管宁,一问张角破绽,如今却这一字“闲”,却说出来多少意思。 他驻了足,看着郭嘉背影,一动不动。 “心里事太多终是不妥。”他微微侧脸,眼角余光仿佛已看见紫色衣角,“你说……嘉是否还需再出‘梦境’?” 紫色衣衫沉静如冰,他淡淡摇头,低声道:“我的梦境,必不是你所想见到。” “是么……”郭嘉回过头来,迎着晨曦阳光,声音亦是淡然:“可嘉觉得,嘉终有一日能够得见你心底模样。” 孙原轻轻一笑,只是重复了那一句话:“我的梦境,必不是你所想见到。” “嘉……拭目以待。” 他的笑,他的剑,他的心,一如他的墨色衣衫,深邃难窥。 听得身后脚步声渐散,独坐的人低声自语: “孙青羽……你的心里,究竟藏着多少可怕的恶念?” 霞光洒落,问情湖水碧波荡漾,熠熠生辉,倒映两人身形模样,泛成涟漪。 管宁望着水面荡漾,道:“人视镜,可以得见自己。可这镜中模样……可否就是真正模样?” 弦外之音,竟与郭嘉一般,直接利落。 “先生……”心然侧脸,已收敛笑容:“可也是在想青羽么?” “公子青羽……终是特别,让宁思虑。”管宁依旧风姿卓约,落拓白衣,话音淡淡道,“他这般痛苦,又是如何支撑着这整日笑颜?” “过去事——” 他的声音将落,却被清脆冰冷的声音打断,那悦耳音色如今带着些许不悦,“已零落成泥,这人心难测,如涟漪泛影,谁又能看得清?” “善恶对错皆是人本心本性,再是模糊也还是个人形。” 管宁冷不防说出这一句,心然黛眉轻蹙,衣袖中的白皙手掌已悄然紧握。 “人生来便纯澈如湖水一般,经历这几十年人世,便再难纯澈……”他声音淡然,仿佛闲云野鹤,世外眼神看穿这千百年沧桑,“可是公子青羽,不过十六七岁年纪,便如此模样,宁不得不担忧几分。” “先生看得透彻。” 容颜再笑,管宁瞧着,却是多了几分勉强。 两个幼女,在这般混乱世道里,又是如何将这个少年拉扯起来的? 两个人突然间都静了下来,许是胡思,许是乱想,迟迟没有言语。 良久之后,才听见他又缓缓问道: “陛下……培养公子青羽许久了罢?” “在先生看来……许是如此罢。” 她的眉宇间,自此带了淡淡伤色,管宁望着那绝美容颜,猛然间本如止水般的心境好似被一股气息轻轻感染。 她的心,是感伤,亦或是迷茫? 可他仍是感觉到,那浅浅伤色下,是磐石铜铁般的坚强。 当今天子年幼时便经历了朝堂血洗,他培养的这颗棋子,该是用了怎样的手段? 目光轻落,眼前这柔弱如水的女子,承受了太多太多。 “上善若水,姑娘担当令宁钦佩。” 心然眉头轻展,嫣然一笑:“先生谬赞,众生皆一般,谁又能善于谁。” “这人间是非,谁能说得清?” 管宁颌首,正欲再张口,却听见那脆耳声音:“先生,我们回去罢。” 她背影如月光云雾,一步一步缓缓离开这座湖畔。 管宁回头看着新刻的石碑,突然笑出了声来。 这世道已经如此,来得是张角、司马徽亦或是孙原,本无区别。 他,到了该走的时候。 管宁缓缓步入竹楼,便一眼瞧见邴原与王烈。 邴原眼见得管宁进来,便拱手笑道:“幼安兄,可有所思所感?” 那白衣隐士轻看一眼他,反问:“敢问根距,原当何所思、何所感?” 邴原笑道:“与心然姑娘这样的人间仙子共语,想来自有收获。”他眉眼间自有一股神采,便是管宁也不得不暗暗赞叹,与孙原、郭嘉这样的人共处一处数日,便是北海皇帝时期元和年间所着的一部奇书,王烈、邴原皆是只闻其名而不识其书,想不到竟然在此见到。 身边荀攸轻轻一瞥,登时紧张起来,厉声问道:“此书何处得来?” 王烈、邴原互视一眼,登时心知不好。心然与林紫夜一时不知为何,荀公达素来谦逊有礼,想不到今日竟然突然如此神情语调,竟是颇为严厉。太史慈与典韦两人不明所以,一言不发。 郭嘉目光扫过,突然轻笑一声:“公达,不过一篇《刺孟》,何必如此动怒。” 荀攸冷眼相对,虽然自知失礼,压低了声音,却未曾舒缓神情:“如此毁谤先贤之书,读之何意?” 心然一听“刺孟”二字,便已知晓其中矛盾,脸上亦不由显出一丝苦笑。 王充本是王莽家族中远支子弟,不过其祖先早已没落,光武中兴时已是寻常百姓家,建武二十年王充不过十八岁,游学于帝都太学,遍访郑众、桓谭、班彪等古文经学家,与班固、傅毅、贾逵等大家相交,是一代名士。只不过他与桓谭笔调相似,桓谭曾在光武皇帝面前冒着杀头的危险非议谶纬神学,对俗儒的鄙俗见解更是深恶痛绝,常常调笔讥讽,“由是多见排抵”,以至于死于被贬途中。王充穷三十年之力作《论衡》,痛斥谶纬之学,甚至有《问孔》《刺孟》之章,与今文经学一脉背道而驰,因此不为学界所容。荀氏一脉虽世习古文经,荀爽更是古文经学大成之家,却仍不能及王充这般天马行空。以至于今日荀攸有如此怒气。 王行不知这位荀氏家族的人物为何动怒,只得道:“此书是幼安先生所借,《论衡》一书,他亦不过只有数卷而已。” 荀攸不理他,望向郭嘉:“奉孝,你不守章句之学,何必跟着掺合?” 郭嘉微微一笑,抬头看着心然:“姑娘似乎读过《论衡》?” 心然点点头:“不错,妾身确实读过几卷。” 众人皆是诧异,尤其是邴原和王烈,王充言论不容于世,唯有不多抄本流传后世,管宁的听雪楼藏书两人读过多次,却未曾看过《论衡》,可见乃是管宁新近搜集到的,心然不知是何出身,女子之身竟然读过几卷,显然更在管宁之上。 看着众人奇怪,心然不禁一笑,解释道:“当年青羽体弱多病,不能久学,妾身长他两岁,便代他读了几部书,再教给他。” 看似解释开来,郭嘉的眉头却是皱起,眼中闪过疑惑之色。 荀攸心中一动,眼见得这满座竟无人与他意思相同。他并非贬低王充,而是知道其书中有利有弊,有为争论而争论的言语,不宜偏信,一时间言语上过激了些,却忘了这青州儒宗皆在这座白楼之中,一不小心便是一场争论。 “公达说的有理。” 管宁的声音自背后传来,众人循声望去,正是白衣紫衫两道人影从楼上缓缓下来,已是密谈完了。 王行如遭大赦,急忙起身将书卷递过来:“先生,多谢赠阅书籍,现完璧归赵。” 那白衣青年“嗯”了一声,身形如白鹤挺立,羽翼未张却已深深具有那一身气度丰采,接过书简,淡淡道:“《论衡》之作,是宁在会稽见过蔡邕先生时,从他那里抄将来两三卷,不过是前人作品,补充所学之不足,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公达以为如何?” 荀攸豁然开朗,他本不想争执,一盘僵局在管宁两三句话中烟消云散,拱手为礼,深感钦佩。 管宁看着满座宾客,不禁一笑:“今日倒是稀奇,高朋满座了。” 转头看向孙原道:“青羽,可愿听我抚一曲?” 年轻的紫衣公子沉默至今,唯有笑容未曾消退,颌首道:“幼安抚琴,能安心定神,求之不得。” 众人更是懵了,不过谈了一席话,两人竟然尽去客套,浑然如多年老友般的交情了。 “先生……” 王行咬了咬牙,拱手下拜道:“先生,黄巾军已经往这里杀来了,还望早做打算啊。” “嗯?” 管宁回过身来,第一次皱起了眉头:“距此还有多远?” “不知道。”王行摇了摇头,苦笑道:“青徐二州遍布太平道子弟,如今振臂一呼,天下皆反,也许不远处的城池村落已是太平道黄巾军所有。” 荀攸、邴原等人陡然想起不久前那浩荡的恐怖人潮,直觉冷汗在背,即使火盆在侧仍是无比森然。 “你不要留在这里了。”管宁不假思索,嘱咐他道:“即刻去寻找方圆五十里内的儒生,嘱咐他们来听雪楼结庐为家,暂避锋芒。” 王行愣了一下:“那寻常百姓呢?” 管宁道:“太平道出于寻常百姓,张角不会自断根基。” 王行点点头,这才想起外面已是兵荒马乱,原本怀抱一颗还书守诺之心,方才鼓起勇气跑着一趟,此刻让他去联系方圆五十里内的儒生,少不得要撞上太平道中人,竟是勇气全消,脚下如生了根,寸步也动弹不了。 管宁见他这副模样,想了想,转身奔露台琴匣去了,再转身时,手中已多了一管白玉洞箫。 心然深通音律,一眼便瞧出那白玉洞箫乃是是一硕大白玉生生打磨而成,通体莹润剔透,可谓是举世罕见的珍品。 “你执此物,但凡遇到太平道众为难,便说是听雪楼管幼安的使者,去见青州太平道首领,倘若是能见到……”他看了一眼王行,语气一转,意味深长,“你见了他,便把我交代的再说一遍就是了。” 王行目瞪口呆:“先生……可是当真?” 看着管宁点头,王行不禁头大如斗,他不知道管宁何来如此自信,纵然管宁是青州冠冕,如此托大实在是可怕,简直就是拿他性命当赌注一般。 身边王烈笑了笑,道:“幼安不要吓他了,还是我去一趟罢。” 管宁凝眉,沉默数息时间便道:“如此,有劳彦方兄。” 若是之前尚不明白管宁的打算,此时王烈的言语便明显了许多。以管宁之名声与其和张角的交情,黄巾军无人敢动听雪楼。北海管幼安、王彦方之名名震青州,不是王行这等后生晚辈可以比拟的。至于荀攸,也是,嘴角微动,终是未曾说话,他知道王烈是陈寔弟子,乃是和荀爽同辈的人物,自己按辈分还当叫一声“师叔祖”。 王烈随性旷达,接过玉箫,按捺住欲行礼的诸人,冲孙原一颌首,便径直开门去了。留下楼内众人面面相觑。 心然望向孙原,微微皱眉:“王先生便这样去了?” 孙原不知如何解释,只得看着管宁,旁边邴原看出孙原窘迫,冲心然解释道:“曾经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言:‘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彦方兄听闻此事,便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彦方兄言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便是先前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便来寻彦方兄,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彦方兄声望于青州,可谓第一人。”他看了一眼管宁,又道:“幼安虽是名声在外,却是素来孤僻,乡间声望自是不能同彦方兄想比。故而,此为上策。” 一时间,众人连连点头,王烈之名由此可见一般。自然,也能瞧出管宁在片刻之间便定计的敏锐思绪,便是郭嘉与荀攸亦是不得不钦佩。 孙原望向管宁,笑问:“先生还抚琴么?”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小说网【ydxs.org】第一时间更新《流华录》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