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明,出足太阳膀胱经。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主治目赤肿痛、目眩、近视等目疾。</p>
功能作用:降温除浊。</p>
解剖: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p>
功效:泄热明目,祛风通络。</p>
配伍:配后溪、目窗、瞳子髎主治目赤;</p>
配行间主治雀目。</p>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眉头、眉本、员在、始光、夜光、明光、光明、员柱。属足太阳膀胱经。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和额动、静脉。主治头痛,目眩,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眼睑瞤动,眉棱骨痛,及急、慢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等。操作方法为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05~08寸,或直刺02~03寸。禁灸。</p>
功能作用:吸热生气。</p>
解剖:有额肌及皱眉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p>
配伍:配后溪、腋门治疗目赤肿痛;</p>
配列缺、颊车主治面瘫、面肌痉挛。</p>
眉冲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脉经》,别名小竹。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布有额神经内侧支和额动、静脉。主治头痛,目赤,鼻塞,眩晕,癫痫等,沿皮刺03~05寸。</p>
功能作用:通窍省神、祛风明目。</p>
解剖: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p>
配伍:配睛明主治目赤肿痛。</p>
曲差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腧穴之一,出自于《针灸甲乙经》,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病症,平刺05~08寸。</p>
功能作用:祛风明目。</p>
解剖: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p>
配伍:配上星、迎香、通天、风府主治鼻疾。</p>
五处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腧穴之一,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主治头痛、目眩;癫痫。操作方法为平刺05~08寸。</p>
功能作用:汇聚头部冷降浊气。</p>
解剖: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p>
配伍:配身柱、委中、委阳、昆仑主治脊强反折、癫狂;</p>
配下廉、神庭主治头风。</p>
承光,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布有额神经外侧支和枕大神经吻合支,额动、静脉,颞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的吻合网。主治头痛,目眩,鼻塞,目翳等。沿皮平刺03—05寸。</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小说网【ydxs.org】第一时间更新《热疗养生》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