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天真烂漫,稚气无邪”,就是说我傻嘛,刘玥无力吐槽着。 原来这就闹了个大乌龙,和亲是这么一个事情,和自己完全没关系。易绿和知春小丫头,也是似懂非懂的,幸亏结果还算不错。</p>
赵忠在解释了和亲的历史和规矩后,又似乎想起了什么,眉头微微一皱,语气严肃了几分:“对了,和亲的事那些宫女一知半解,宋典也会不知吗?他作为宫中之人,理应知晓这些规矩。他竟没向您解释清楚,导致您有所误解,奴才回去后,定要好好惩戒于他。”</p>
对于宋典的事情,刘玥深知自己之前因为防备心过重而未曾与他商量,于是赶紧解释道:“赵常侍,不关宋典的事情,其实是我的疏忽。是我太心急了,没有向他了解清楚就直接跑了过来。还请常侍不要怪罪于他。”</p>
生怕这个老太监再回西宫去折腾,刘玥赶紧替宋典解释了一下,又赶紧岔开话题,“对了,你说的帮皇上解决问题又是什么情况?”</p>
赵忠简单把事情描述了一下,大约是这样的。</p>
匈奴单于的大儿子叫于夫罗,封右贤王,其奉匈奴单于之命入汉,协助大汉作战。然而,匈奴王庭内部发生了叛乱,老单于死了,右贤王的妻、子都陷入叛军之手。右贤王无法返回匈奴,于是来洛阳找皇帝哭诉。</p>
“右贤王请求汉朝出兵帮他打回去报仇,同时他也提出了和亲的请求,作为降服的一部分。这对我们大汉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会。通过和亲,大汉可以名正言顺地介入匈奴事务,无论是选择支持还是牵制,主动权都将掌握在我们手中。若能成功控制匈奴,无疑将大大有利于我们大汉的边疆稳定和国家利益。”赵忠一脸忠君爱国的表情说着。</p>
这个时期的和亲,因为只是大多只是赐一个宫女,所以实际上没有后代唐宋时期和亲的那种屈辱感,故而大臣喊着和亲也没谁觉得有什么问题,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政治联姻罢了,只有利益。</p>
“那和亲是好事啊,利国利民啊。”只要不是自己和亲,刘玥这口改得贼快。</p>
“那要看利了谁?这右贤王,公主您是看不上,但是大将军和骠骑将军看上了。”赵忠接口说道。</p>
“这右贤王很厉害吗?”听说两个将军争夺,刘玥突然有一种王昭君错过了呼韩邪的感觉。</p>
“那倒没有,右贤王自己打王庭,输了回来的。估计也就剩下万把人了。大将军只是下一个闲旗,又不是嫁一个嫡女,随便家族旁支送一个过去就是,和亲只是要个名义,这样方便支援和插手右贤王的部队罢了。但是……”</p>
说到这里,赵忠顿了顿,继续道:“只要大将军要的,骠骑将军必然要争一下。所以陛下头疼的是选谁好。陛下其实不想他们二人插手匈奴事务,但是又不好明说,您这一搅和,陛下刚好独断乾纲,找了个借口不和亲了,算是解决了皇上一个麻烦。”</p>
万把人的一个王,对于帝国高层只是一个闲旗,但是对于一个女人已经是个天了。对于一个普通宫女,要是能成为统领万人王的正房,已是人生巅峰了。男人女人的视角不同罢了。</p>
刘玥突然觉得有点对不起右贤王了,本来多少他能捞一个,不能跟皇帝做名义的亲戚,起码大将军或者骠骑将军有一方会给予支持,被自己一搅和,没了。</p>
刘玥摸着下巴,斟酌了一下,问道:“大将军和骠骑将军谁大?”</p>
“大将军。”</p>
“那我父皇和他们比呢?”</p>
“自然是皇上大。”</p>
“不想他们插手匈奴事务,那直接和他们说就是了,有啥好为难的?”</p>
身为政治白痴,不需要表演,刘玥已经十足十地表现出了一个十几岁少女应有的政治水平了。要是刘玥能讲出什么高深的看法,反而会让赵忠狐疑。</p>
随后赵忠很有耐心继续解释起来:“大将军何进,乃是何皇后的兄长,当朝国舅。”</p>
“哦,亲戚啊,那我们支持他。”</p>
“但骠骑将军董重也不容小觑,他可是董太后的侄儿,皇上的亲表兄,您得叫他表舅。”</p>
“哦,也是亲戚啊,难怪父皇要头疼,还是两不相帮好了,不和亲就不和亲了。”刘玥这主意又改了。</p>
赵忠看着刘玥坚定的表情,脸上露出了赞赏的微笑,点了点头说:“公主真是聪明绝顶,陛下也是这个意思。”</p>
刘玥接着向赵忠询问,脸上带着一丝困惑和好奇:“那老单于死了,他儿子继位不是应该的嘛,干嘛还要我们册封?另外大臣们为什么有的赞成有的反对?”</p>
赵忠继续解释道:“从孝武皇帝击匈奴以来,匈奴几次分裂南北,北匈奴遁逃,南匈奴内附我大汉。所以匈奴的单于虽然是他们自己选的,但按照我们大汉的规矩和传统,还是需要得到我们大汉的册封,这样才算名正言顺。”</p>
刘玥若有所悟,哦,孝武皇帝应该就是汉武帝了,大汉这么猛的么?</p>
赵忠又道:“另外戎狄之民,不受教化,匈奴人的太子不一定是单于的儿子。他们的左贤王才是第一继承人。左贤王,须卜骨都侯,是老单于的表弟,须卜氏势大,能力压单于之子。所以老单于死了,应是左贤王继位,后面才轮到右贤王,但是这次老单于又是死于左贤王的谋反之下。所以大臣们才有的争论。”</p>
“那刚才说要册封和不册封的都是大将军和骠骑将军人吗?”</p>
“那倒不是。和亲之事既然已经不成,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就没有再发表意见了,看起来他们是不想再参与此事了。主张册封的,主要是司空袁隗等文臣,反对册封的是左将军皇甫嵩和太仆朱俊、尚书卢植等,多是曾领兵之人。”</p>
文官想册封单于,武将不想册封单于,大约就是这么个意思。至于个中缘由,赵忠未及细说。</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小说网【ydxs.org】第一时间更新《公主的发癫日常》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