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称帝前夕,为清除政治障碍,武则天借助酷吏展开了大规模且残酷的政治清洗。 来俊臣、周兴等酷吏在她的授意下,凶狠地扑向那些被视为可能阻碍她称帝的政治对手。他们通过捏造罪名、严刑逼供,制造了众多冤狱,无数忠臣因此蒙冤。来俊臣还编撰了触目惊心的《罗织经》。 《大云经》相传由古印度人昙无谶于北凉时译出。武则天欲称帝时,僧人怀义与法明等对其进行重新整理与疏解,加重了女身当王国土的内容,并加入女王扶植佛教的描述,进献给武则天,《大云经》表章中,暗示武则天是弥勒佛下生人间,应当统治天下。 武则天接到表彰后,于天授元年(公元 690 年)七月下诏颁行天下。为满足颁行需求,洛阳纸贵,各地纷纷请求抄写。武则天还下令天下诸州各建大云寺一所收藏此经,并让高僧讲解,准许度僧。 从东至渤海,西至葱岭,南至交趾,北至大漠,都有大云寺和《大云经》的踪迹。武则天利用《大云经》为自己称帝寻找合法依据,消除民众疑虑和反对声音,制造舆论,试图打破传统男尊女卑观念,让民众接受女主统治。 《大云经》在唐太宗时期已有所传播,但未受重视。武则天欲称帝时,指使僧人怀义等利用此经为其造势。 怀义原名冯小宝,本是市井之人,因得武则天宠爱而成为僧人。他深知武则天的心思,大肆宣扬《大云经》中女主统治天下的内容,称武则天是弥勒佛转世,下凡拯救苍生,理应统治天下。 武则天大力扶持佛教发展,兴建寺庙,赏赐财物给寺庙和僧人,使得佛教地位迅速提升。众多僧人在她的授意下传播相关言论,佛教在当时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在唐朝,佛教原本就有一定的发展基础。武则天时期对佛教的推崇,使其进一步繁荣。但这种过度的扶持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如寺院经济的膨胀等。 公元 683 年,唐高宗李治驾崩,唐中宗李显继位,可这大唐的权柄,却早已悄悄落入了武则天的手中。 武则天成就帝业,步步为营。她先借大云经宣传女主称帝,在全国大肆修建大云寺,供奉《大云经疏》。一时间,这新奇的说法如春风般吹遍了大唐的每一寸土地,在百姓心中种下了疑惑与期待的种子。 李显,作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出生在帝王之家,自幼便身处在权力斗争的旋涡之中。 李显性格较为懦弱,缺乏坚定的意志和果敢的决断力。在成长过程中,他长期处于母亲武则天强大的阴影之下,这使得他在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时,往往显得犹豫不决,缺乏主见。 李显的思想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倾向于维护传统的皇权秩序,试图摆脱母亲的控制,实现自己真正的亲政。然而,他的能力和手段却无法支撑起他的理想。 李显登基之时,本应大展宏图,可他却操之过急。他急于组建自己的势力,试图摆脱武则天的掌控。 他将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从一个小小的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没过多久,又要升其为侍中。这一行为引起了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李显却愤怒地说道:“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 这句话传到了武则天耳中,彻底触怒了她。武则天深知,李显如此行事,不仅会打乱她的政治布局,更可能威胁到她所掌握的权力。 对于李显被废,李治若地下有知,或许会感到无奈和悲哀。李治生前或许期望李显能在武则天的辅佐下,稳住大唐的江山,却未曾料到李显如此短时间内便被废黜。 李显的冲动和鲁莽,以及他对权力的急切渴望和不成熟的政治手段,最终导致了他仅仅在位 55 天就被武则天废黜。他的失败,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权力斗争的残酷写照。此后,李显开始了他漫长而曲折的人生旅程,在政治的风雨中漂泊沉浮。 为了清除称帝路上的障碍,武则天果断地向门阀势力开刀。公元 659 年,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门阀代表被逐出朝廷,关陇集团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统治就此终结。 这一举措,不仅为武则天赢得了更多的权力空间,也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部分障碍。 在武则天统治的时代,科举制度经历了一场深刻而震撼的变革。以往,科举的大门似乎只为世家大族敞开,寒门子弟只能在门外遥望那遥不可及的仕途梦想。然而,武则天却以她的果敢和睿智,打破了这一陈旧的格局。 她大规模地拓展了科举取士的范围,宛如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为无数寒门学子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殿试的创立,更是她手中的一把利剑,刺破了传统科举的迷雾。 在这崭新的舞台上,无数人才如繁星般闪耀。张说,这位出身平凡的才子,在殿试中以其犀利的见解和卓越的才华,赢得了武则天的青睐。他的文章犹如一把利剑,直刺问题的核心,让武则天眼前一亮。 郭元振,从武举的赛场上脱颖而出。他身姿矫健,武艺高强,战略谋略过人,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就像一匹不羁的骏马,在武则天的麾下奔腾,为大唐的边疆稳定立下赫赫战功。 还有魏元忠,这个来自民间的智慧之士,凭借着自己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在科举的浪潮中崭露头角。他的谋略和决断,为武则天的政治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娄师德,一位从贫寒中走来的勇者,以其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卓越的治理才能,走进了武则天的视野。他在地方治理上的成就斐然,百姓对他赞不绝口。 这些人才汇聚在武则天的朝堂,如同一股强大的洪流,推动着大唐的发展。他们出身各异,却都因武则天的科举改革而获得了一展抱负的机会。 在武则天的引领下,他们共同铸就了大唐的辉煌,也让武则天的统治更加稳固,为后世留下了一段传奇。 公元 686 年,大唐的局势波谲云诡,在权力的舞台上,一场残酷的政治博弈正在悄然上演。 程务挺,这位在战场上威名赫赫的名将,正深陷于政治旋涡的中心。他出身将门,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军事天赋,长大后更是在边疆战事中屡建奇功。他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猛,令敌人闻风丧胆。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暗流涌动。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即将到手的权力,对朝中的各方势力展开了严密的监控和打压。程务挺因其在军中的崇高威望和卓越战功,成为了武则天的眼中钉。 一日,武则天在宫中与亲信密谋。 亲信说道:“陛下,程务挺在军中一呼百应,恐对您的大计不利。” 武则天目光阴冷:“此人若不能为我所用,留之必成祸患。” 不久,一些心怀叵测之人抓住机会,捏造程务挺有谋反之心的罪名。武则天在未做深入调查的情况下,便狠下心来,下令将程务挺诛杀。 消息传出,朝野震惊。程务挺的部下们悲愤不已,他们深知将军的忠诚,纷纷抗议。 一名副将怒喊道:“程将军一心为国,怎会谋反?这定是奸人陷害!” 但他们的声音在武则天的权威下显得如此微弱。 次年,王方翼也未能逃脱这场政治浩劫。王方翼出身显贵,不仅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还颇具政治智慧。他在西域作战期间,运用巧妙的战略战术,多次成功抵御外敌入侵,为大唐开拓了疆土。同时,他积极发展边疆经济,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衷心拥护。 可正是他的出色表现和广泛的人脉,引起了武则天的警觉。 武则天在朝堂上冷冷地说道:“王方翼与旧党关系密切,恐有不轨之心。” 于是,莫须有的罪名加身,王方翼被投入大牢。 而黑齿常之,这位百济降将,在归顺大唐后,凭借着自己的勇猛和智慧,迅速在军中崭露头角。他所带领的军队作战英勇,多次击退来犯之敌,为大唐的边疆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在武则天的政治清洗中,他也未能幸免。 武则天怒斥道:“黑齿常之虽有战功,但来历不明,不可轻信。” 最终,黑齿常之被抓捕入狱,在狱中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含冤而死。 这些名将的相继离去,使得大唐的边疆局势愈发紧张。外敌趁机屡屡进犯,边疆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原本坚固的边防防线,如今变得脆弱不堪。 一位边疆将领向朝廷上书:“如今敌军猖獗,我军士气低落,恳请朝廷派兵增援!” 可朝廷却无暇顾及,武则天正忙于为自己的称帝之路扫清障碍。 武则天的这些举动,虽然在短期内消除了她所认为的对自己权力的威胁,但却给大唐的军事力量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她为了实现称帝的野心,不惜牺牲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展现出了她在追求权力过程中的无情与决绝。 武则天深知,要稳固地位,还需在文化上下功夫。她崇尚佛教,公元 690 年,颁布“禁屠令”,以佛教慈悲之名,试图收服人心。一时间,社会上掀起了崇尚佛教、研读佛经的热潮。 在这一系列精心的布局与谋划下,武则天距离那至高无上的皇位越来越近。 公元 690 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武则天称帝时已经 67 岁,在古代,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高龄,但她的雄心壮志却未因岁月而衰减。 洛阳城的天空格外湛蓝,阳光洒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武则天身着华丽的龙袍,步伐坚定地迈向皇位。她的眼神中透露出自信与威严,那是历经无数风雨、权谋斗争后所沉淀出的从容与淡定。 周围群臣俯首,整个宫殿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庄严的气氛。他们的表情复杂,既有对新朝的期待,也有对未知的忧虑。 武则天多年的谋划、隐忍与拼搏,终于在这一刻实现。她想起曾经所遭受的质疑、打压和陷害,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成就感。但同时,她也深知,这皇位来之不易,未来的路更是充满挑战。 武则天的称帝,以女子之身登上皇位,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她为唐朝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小说网【ydxs.org】第一时间更新《历史追光者》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