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说网

第164章 爱国热情

“益州,必须在这个时候做出表率。”长孙迪的话语打断了杨师道的思绪。他转过身来,目光如炬地看着杨师道,“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坚定陇右各方面的信心,让他们看到,这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潮流。” 杨师道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深知,长孙迪的话语虽然简短,但却蕴含着无比的力量。他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与此同时,在雍州城内,吴王妃崔莺莺正代表吴王前来追悼李行之老先生。她的到来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不仅因为她的身份尊贵,更因为她所代表的吴王势力对于这场变革的态度至关重要。崔莺莺下榻于姑臧李氏府中,与前来考察参观的岭南土族共同商讨着未来的局势。 “听说了吗?陇右土族联名写了一篇悼念李行之老先生的文章。”一位岭南土族的代表兴奋地说道,“他们在文章中反复引用了吴王的那篇悼念文,可见对于李老先生的敬仰之情。” “是啊,李老先生确实是一位真正的勇士。”另一位代表感慨道,“他敢于剖析本阶层的腐朽糟粕,敢于放弃既得的利益,只为回报那片养育他的土地和百姓。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然而,在这份敬仰之中也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暗流。陇右十族在李行之老先生仙逝之后表现出了极大的慌乱与不安。他们害怕失去这位精神领袖的庇护,更害怕来自守旧派的反击。于是,他们联名撰写了这篇悼念文章,试图通过此举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决心。 崔莺莺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不禁暗自思量。她明白,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悼念李行之老先生,更是为了试探殿下的反应和魄力。她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推动变革的进程。 于是,在崔莺莺的精心安排下,这篇文章被送到了长安的监国手中。监国在看完文章后沉默良久,最终缓缓说道:“陇右方面这是想要一颗定心丸啊。娘娘了,她不能躲在后宫中什么都不管。” 杜如晦闻言心中一动,他知道监国的话中之意。他立刻前往后宫求见长孙无垢,将此事一五一十地禀报给了她。长孙无垢听完之后沉默片刻,然后缓缓说道:“此事关乎国家未来之命运,我岂能坐视不理?” 于是,长孙无垢亲自出面主持大局,她以皇后的身份发布了一道旨意,对李行之老先生进行了隆重的追悼和表彰,并号召全国上下学习他的精神。同时,她也向陇右十族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只要他们继续坚定地站在变革的一边,朝廷就会给予他们最坚定的支持和保护。 这道旨意的发布无疑给陇右十族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着强大的后盾和支持。于是,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决心,继续推动着变革的浪潮向前发展。 而在这场变革的浪潮中,长孙迪、杨师道等人始终站在最前线。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勇气与担当。他们知道,前方的道路虽然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只要他们心怀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迎来胜利的曙光。 岁月如梭,转眼间数年已过。在这片古老而深沉的土地上,一场由李行之老先生引发的变革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摒弃旧有的观念和习俗,迎接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到来。而长孙迪、杨师道等人也成为了这个时代的英雄和楷模,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陇右,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悄然成为了窥探大唐盛世辉煌的一扇窗。长孙无垢的目光,穿越岁月的长廊,落在那些自秦王府起便并肩作战的老友身上,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岁月如梭,曾经怀揣天下的壮志豪情,如今还能在几人心中熠熠生辉?房杜,便是那少数坚守初心的灯塔。 “你忧虑的是,恪儿是否会按下那篇文章的发布键?”长孙无垢的话语中藏着深意,善始者众,而能克终者寥寥,朝堂之上,她的位置,是智慧与坚韧的见证。 街头巷尾,报童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看报啦!最新一期的《恪报》,揭秘益州变革风云!”八月之初,益州上下,从州府到县衙,无不在积极响应朝廷号召,服务型官府的蓝图正徐徐展开,无丝毫折扣,全面而彻底。 长孙冲,益州的别驾,以敏锐的洞察力剖析着益州的现状,新旧交织,革新势在必行。他深知,若任由旧势力独享新事物的红利,益州将失去前进的动力。因此,服务型官府的出现,不仅是对民众的承诺,更是对旧有格局的挑战。 益州,这个古老的城市,正悄然蜕变,它不仅是服务的提供者,更是监督的守护者,确保每一份资源都能惠及百姓,每一份公正都能深入人心。 而陇右与益州的这场隐形较量,更是引人遐想。陇右士族的联名承诺刚落下帷幕,益州便以服务型官府的推进作为回应,这无疑是对陇右的一种鼓舞,亦是一种无声的宣战。然而,虞世南却笑言,这并非真正的宣战,而是李恪以笔为剑,以文会友,展现其克制与智慧的方式。他深知,一旦自己亲自下场,那将是另一番风起云涌。在国战的阴霾笼罩之下,李恪,这位年轻的监国,曾无数次以恪报为剑,刺破黑暗,吹响反击的号角。然而,这一次,他却选择了沉默,任由风暴在心头肆虐。虞世南深知,老战友窦威的激动,不过是连续不断的恪报消息激起的涟漪,他们误以为,随着李行之这面旗帜的陨落,李恪所倡导的革新也将随之崩溃。但现实却如顽石般坚韧,革新非但没有倒下,反而在逆境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陇右的土族,那些曾经对革新持怀疑态度的力量,如今却主动送来悼念之文,字里行间虽不乏试探,却也透露出他们对革新的接纳与认可。益州亦是如此,革新如春风化雨,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开始意识到,革新的生命力之顽强,其吸引力之巨大,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面对这样的局势,虞世南与窦威等人在书房内密谋对策。烛光摇曳,映照出他们凝重而坚定的脸庞。“我们不能与李恪彻底决裂,”虞世南沉声道,“在兑现我们承诺的同时,也要寻找机会,重新夺回长安的话语权。” 窦威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抹狡黠:“陛下虽有禁令,但并未明言不得报道胜利的消息。我们何不利用这一点,借助关陇报,大肆宣扬太子殿下的战功,转移民众的视线?” 虞世南闻言,眉头微皱,他深知此举虽能暂时缓解压力,却也可能引发更大的风波。但转念一想,这或许是目前最可行的策略之一。于是,他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翌日清晨,关陇报如期而出,头条新闻赫然是“前方大捷!太子领军渡过辽水,势如破竹”。消息迅速传遍长安城,百姓们欢呼雀跃,爆竹声此起彼伏,仿佛整个城市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然而,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当李恪看到关陇报上的报道时,他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愤怒地拍打着桌子,质问审核处为何会允许这样的报道出现。宫娥太监们吓得瑟瑟发抖,纷纷表示不知情。 李恪深知,这份报道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斗争。他强压下心头的怒火,拿起报纸,大步流星地走向中书省。一路上,他听到城外的爆竹声此起彼伏,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份报道虽然能暂时凝聚人心,但也可能让民众和将士们产生轻敌的情绪,从而埋下失败的种子。 来到中书省,李恪直接召见了杜如晦和长孙无忌两位宰辅。他们看到李恪一反常态地亲自前来,心中不禁生出几分疑惑。李恪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两位宰辅,你们可曾想过,这份报道会让民间和军中的骄纵情绪更加严重?一旦轻敌之心滋生,我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杜如晦闻言,眉头紧锁。他深知李恪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但他也认为,适当的胜利报道能够提振士气。他试图以理服人:“监国所言极是,但我们也应看到,这份报道确实能够凝聚人心,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 长孙无忌则更加直接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监国,关陇报此举虽有不妥,但并未违反陛下的规定。我们若强行压制,恐怕会适得其反。” 李恪叹了口气,他明白自己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他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的行动能够纠正这股不正之风。“两位宰辅,我希望你们能够密切关注前方的战况,同时加强对民众的引导和教育。我们要让他们明白,胜利并非唾手可得,而是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小说网【ydxs.org】第一时间更新《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