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河古镇:岁月沉淀的瑰宝》
在秦巴山区的深处,有一座宁静而古朴的小镇——蜀河古镇。
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汉江与蜀河的交汇处,散发着独特的历史韵味和文化魅力。
蜀河古镇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太极山城以东53公里处,北倚巍巍秦岭,南傍依依巴山。
它地处两省三县的交通枢纽,东与仙河镇、冷水镇接壤,南与白河县毗邻,西与棕溪镇、关口镇交界,北与双河镇相接。
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西达川汉、北上关中、南下鄂西、东进中原,是汉江上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重镇,素有“小汉口”
之美称。
这里是汉江与蜀河的交汇之地,滔滔汉江与潺潺蜀河相互牵手,为古镇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和便利的水运条件。
汉江,作为长江的重要支流,波涛汹涌,气势磅礴;而蜀河则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静静地流淌着,滋养着这片土地。
蜀河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晋太康元年(280年),至北宋乾德四年(966年)的638年间,旬阳先后设兴晋、淯阳、长冈、黄土、淯阳等郡县。
而蜀河之名的由来,与一段历史故事紧密相连。
遥想当年北宋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冬月(964年),北宋大将王全斌率大军攻打后蜀,后蜀帝孟昶于公元965年初率众投降。
宋太祖为示安抚,续封其为“蜀王”
。
孟昶在位时生活节俭,减轻百姓负担,他向地方州县颁布的“戒石铭”
中提到:“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莫不仁慈。”
在其休养生息政策下,蜀中百姓生活富裕,但也滋生了官员的奢侈腐化和政事不理,最终导致国力虚弱,国家灭亡。
北宋受降后,因惧于孟昶在民众中的威望,不敢处死或滞留他,只得将他送出蜀中另行安置。
在一个蛙声遍野的夏夜,淯溪北岸的淯阳,一艘大船停靠岸边,一位特殊的客人走下船,随后乘坐马车进入一座豪华的民居宅院。
此人便是蜀王孟昶,同时到来的还有追随他的蜀中百姓和望族。
淯阳,这个汉水与淯溪的交汇处,水草丰美,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宛如世外桃源,成为了优待王室颐养天年的理想之地。
蜀王逝世后,墓冢建于淯溪河畔,人们为了铭记他的仁政恩德,便将淯溪河改名蜀河,这个名字自此流传千古。
自古以来,蜀河古镇就是一个开放的口岸。
明末清初,商品经济日趋发展,湖广移民大量迁入,汉江黄金水道进入鼎盛时期,四方商客纷纷在此定居经商,建立商号,开当铺,设钱庄百余家。
嘉庆年间,曾任旬阳知县的严如煜所编《三省边防备览》一书中称蜀河“商贾云集”
、为“汉江小都会”
。
阅读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秦岭印象》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