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顾:通过陈彪的分析,太子总算是拨开了云雾,知道自己的不足和问题的症结所在,反而不那么忧心忡忡了。》 </p>
《本节概要:陈彪为太子谋划了上中下三策,手下的大臣有赞同上策的,有希望用下策的,太子决定使用中策。》 </p>
陈彪的一番言语,让太子感到豁然开朗了许多,所以,太子迫不及待地催促陈烨继续说下去。 </p>
“太子,末将以为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以静制动:太子现在年富力强,而皇上日趋老迈,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太子与皇上能够维持现状,越往后拖,太子的胜算就会越来越大,而皇上就会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无法控制朝局,也许最终放弃与太子的争斗,太子顺利登基。当然,我们也不是被动的等待,而是要积极的准备,军队是我们最后的王牌,皇上几十年来是以仁义道德治国,当然不希望引起战争,如果太子没有被皇上抓住重要的把柄,而皇上还执意要重立太子,势必就会挑起战争,这样再通过百官施压,战争的责任就要由皇上承担,太子就会博得百官和军民的同情,得道多助,皇上同时也会失去民心军心,最终的结果不言而喻,实际上皇上也看出了这点,所以迟迟不敢对太子下手,只不过是这样太子就还需要时间等待。” </p>
听完陈彪的上策,郎宽之急忙表示道:“陈大人不愧是深谋远虑之,这个上策非常之稳妥,几乎可以称之立于不败之地。” </p>
郎宽之话音未落,吏部尚书吴定鹤站起来反对道:“这恐怕不行,太子一天不登基,我们一天就睡不安稳,还没有等到太子登基,我们全都疯了。陈大人,你还是说说你的中策是什么?” </p>
听了陈彪的上策,吴定鹤想也没想,就坚决反对,急忙询问陈彪的中策是什么。 </p>
“中策是打草惊蛇。俗话说,打蛇不成反被蛇咬,这样做对太子来说有一定的风险。如果现在太子感到皇上已经咄咄逼人,或者说皇上已经开始对太子忍无可忍,末将以为皇上要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控制云贵的二十万大军,可毛仁贵早就是听调不听宣,皇上要想控制他,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太子如果放下身价去主动结交毛仁贵,许诺登基以后封他为王,让云贵划疆自治,做皇上现在不愿做也不敢做的事,如果能与毛仁贵盟约成功,我们就没有后顾之忧,也多了一个和皇上谈判的筹码。”陈彪说着又停顿了一下。 </p>
看到他们都在等自己的下文,陈彪接着说道:“同时,太子必须在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内招兵买马,加强自己的实力,逼皇上沉不住气,一旦皇上有所动作,我们只要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可以和皇上一争高下。末将估计皇上西北的三十万人马最多只有十五万可用,近来北胡一直在边关挑衅,第一道防线鸡鸣关、死水关、一线天和阳关的十五万精兵,皇上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调动到关内作战,就是第二道防线的十万大军也不敢轻举妄动,实际上只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吃掉跑马关的五万精兵就基本上大局已定。当然,具体的执行过程,并不是我现在这么说说那样容易,大军的调动,不可能做到悄无声息,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引起不可弥补的后果。其最关键的是,如果我们不能迅速地控制朝局,那么就必须做到二点:第一,太子一定要博得百官和百姓的同情和支持;第二,要确定云贵的二十万大军不会从西南夹击我们。否则,我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p>
陈彪说出了上策和中策,太子陷入了沉默之中。 </p>
屋里又一下子静得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清晰的听到,太子直挺挺地坐在楠木雕花椅上没有任何反应,谁也不知道太子现在在想什么。 </p>
显然,对于上策,太子从心里来说是不愿意的,他也知道迟则生变,特别是皇上的一个所谓的应梦贤臣,已经让太子惊恐万分,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彪中策说的二点,太子现在都没有把握。 </p>
吏部尚书吴定鹤、工部尚书葛其严、户部尚书马玉梁他们原来以为只要太子振臂一呼,下面百官响应,太子就可以登基做皇帝,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复杂的言论,感觉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p>
“陈大人,你再说说下策是什么?” </p>
杨显贵打破了死一般的沉静。 </p>
“杨老大人,这个下策我就不好说,要不能我会成为千古罪人啊。” </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小说网【ydxs.org】第一时间更新《铁血大陈》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