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说网

第315章 忠诚谦逊智计百出

“精彩!精彩啊!!”曹操拉着贾诩的手,大笑道:“文和兄,没想到咱俩缘分其实早就命中注定了啊!” 贾诩却眨了眨眼,看向曹操说道:“孟德兄若不嫌弃,诩愿认孟德兄为主公!” “哈哈哈哈!那可太好了!!”平白得了一个牛皮哄哄的谋士,曹操笑的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 视频继续直播, “粮草尽毁,袁绍大军士气低落,战斗力大减。 曹操抓住机会,发起猛攻,袁军惊慌失措,溃不成军,死伤惨重。 大将张合与高览,眼见败局已定,无奈选择烧毁攻城器械,归顺曹操。 袁绍败势已显,只得逃往河北。 张合、高览乃是‘河北四庭柱’另外两柱, 所以面对张合、高览的投降,曹洪等将领难免心存疑虑。 但荀攸却相信张合的诚意,他向众人解释道:‘张合是因为其策略未被袁绍采纳,愤而投降,其诚意无需质疑。’ 曹洪听后,方才接纳了张合。 官渡之战中,荀攸两次建议曹操切断袁绍命脉——粮草, 为曹操最终战胜袁绍,立下汗马功劳。 即便在曹操实力明显弱于袁绍的情况下, 荀攸的建议依旧为曹操战胜袁绍找到了关键,也为官渡之战的最终胜利奠定重要基础。” “官渡大败,袁绍与曹操的攻防形势发生转变。 之后袁绍又是数次大败,最终抑郁而死。 袁绍死后,其子袁谭与袁尚之间的兄弟争斗愈演愈烈。 此时,曹操正筹谋南征刘表,而袁谭为求自保,向曹操乞降。 在决定是否接纳前,曹操按例召开了会议。 会上众人各抒己见, 多数人倾向于先对付实力强大的刘表, 认为袁谭与袁尚的争斗不过是疥癣之疾,不足为虑。 但荀攸却提出了不同看法。 他分析了刘表与袁氏兄弟的差异,指出刘表虽占据江汉,却缺乏逐鹿中原的雄心。 而袁氏在北方四州根基深厚,袁绍生前又广得民心。 若袁谭、袁尚能联手稳固基业,必将成为长期隐患。 因此,荀攸认为应趁袁氏兄弟内斗之际,一举解决后患,这机会可是千载难逢! 曹操听后大为赞同,决定采纳荀攸的建议。 他先是同意袁谭的和亲,联合前者击破袁尚。 后当袁谭背叛时,荀攸再次随曹操出征,于南皮之战中斩杀袁谭,从此冀州得以平定。” “为了奖励荀攸的功绩,曹操专门向汉献帝上表。 表中写道:‘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可见曹操对荀攸的喜爱。 荀攸作为曹操的贴身智囊,无论大事小事都为曹操精心筹划,能得到主公的如此赞誉,无疑是对他付出的最好回报。 公元207年,随着北方的平定,曹操开始论功行赏,他表示:‘今天下事略已定矣,孤愿与贤士大夫共飨其劳’ 在此背景下,荀攸被擢升为中军师。 魏国建立后,他又被任命为尚书令。“ “荀攸多谋深算,心思缜密,明智而能保守机密。 在随曹操南征北战期间,他常在幕后运筹帷幄,外界却鲜少知晓他的具体献策,这或许正是他那‘十二奇策’未能流传下来的主要原因吧。 据《魏书》记载,荀攸的妻弟辛韬曾向他询问曹操夺取冀州的策略:‘攸姑子辛韬曾问攸说太祖取冀州时事。 攸曰:‘佐治为袁谭乞降,王师自往平之,吾何知焉?’自是韬及内外莫敢复问军国事也。’ 自此,无论是辛韬还是其他人,都不敢再向荀攸探询军国大事。 管曹操在汉献帝面前对荀攸赞不绝口,尽管他为曹操出谋划策,屡建奇功,但荀攸却始终保持着谦逊和低调。 就算是比较谦虚的人,被问到贡献的时候大概也会说个‘哪里哪里’‘多亏领导有方’‘纯靠运气’之类的话, 可荀攸却轻描淡写的表示,这些事情跟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这种淡然处之、功名利禄抛诸脑后的态度,恰如李白诗中所言‘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荀攸不愿意说,别人也就不会再多问。 这久让荀攸充满了神秘感,但也因缺少话题而少了点热度。 所以后世人们一说起曹操手下的谋士,大多第一个想到的是郭嘉、贾诩等人,想到荀攸的就要少上许多了。” “在曹操的眼中,荀攸是一个深藏不露的智者。 他外表看似愚钝,实则内心智慧非凡;看似胆小怯懦,实则英勇果敢;看似脆弱,实则内心强大。 他从不炫耀自己的善举,也不夸大自己的辛劳,这种内敛的才华让曹操深感敬佩,并视其为真正的大才。 ‘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甯武不能过也。’ 曹操甚至教导儿子曹丕要像尊敬师长一样尊敬荀攸, 曹丕也的确将这一教诲铭记于心。 当荀攸病重时,他竟在床下虔诚地敬拜。” “公元214年,荀攸在随曹操征讨孙权的途中离世,享年五十八岁。 他的离世让曹操深感痛惜,每每忆起都不禁泪流满面。 曹操对其他人说:'荀攸跟随我二十余年,品德高尚,白玉无瑕。' 傅玄也曾赞誉,当世的贤人君子,唯有荀彧与荀攸二人。 公元244年,魏国的第三位皇帝曹芳为了纪念荀攸,将其祭祀于太祖曹操的庙廷,并追加谥号为'敬侯'。 这个'敬'字,无疑是对荀攸一生的精准总结。 荀攸好谋善断,大智若愚,忠勇坚毅,晓畅兵机。 他是曹操手下的谋主,也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正牌谋士的代表人物! 【华夏历史十大谋士第八位:妙计百出荀攸,盘点完毕!】” 视频刚刚结束,荀家在洛阳的住宅外,就已经围满了人。 荀攸、荀彧二人得到了苏治如此之高的赞誉,赫然成了年轻一代文人谋士的标杆。 忠诚,谦逊,智计百出! 试问,哪个读书人不想成为这样的人呢?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小说网【ydxs.org】第一时间更新《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