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意思是说五亩地的宅院,在墙下栽植桑树,妇女养蚕缫丝,老年人足以有丝绵衣穿了。五只母鸡,两只母猪,不要丧失它们繁殖的时机,老年人足以有肉吃了。
找到了出处,王茂平松了一口气,接下来终于有了方向。根据《四书章句集注》注解:“五亩之宅,一夫所受,二亩半在田,二亩半在邑。田中不得有木,妨碍五谷,故在墙下植桑以供蚕事……”
这些主要是描述了周朝的养老政策,保障老人有足够的衣服穿,有足够的肉吃。
王茂平思考片刻后提笔写了起来“文王之政,观其老养。老者之衣帛,老者之无失肉……树植中原,恐伤稼樯,五亩之宅为宜……文王之政,此所以为善乎!”
王茂平撂笔,轻轻的擦了擦头上的汗珠,终于是答完了。哎,接下来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这边几个社师聚在一起,边批阅着卷子,边聊着天。
“这次乙禺班题目是不是难了些?”一名社师说道。
“只要有人能答出来就不算难,乙禺班的学生以后要面对的可是童试,现在就需要让他们认识到童试的残酷性。”谢炳安无奈的回答道。
“这齐元信的诗做的属实是不错!可这制艺题答得还是欠着火候啊!”
听到这名社师的话,谢炳安也有些无奈,这齐元信着实是有些做诗的天赋,可只会作诗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科举可不止考察诗赋这一项,而近些年的科举题目,试帖诗的比例已经大大减少。
而说齐元信的制艺题答得欠着火候,已经是给他这个做先生的留面子了,文不对题,不知所云。
“这苏子龄制艺题答得是一如既往的出色,明年你准备让他下场吗?”
“他明年也十四岁了,下场试一下也好。能够考上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如果考不上就当积累经验,顺便也挫一下他的锐气。”苏子龄现在是乙禺班最有可能考上童生的了。 可身上的那股傲气和锐气还是重了些。
“咦,这个制艺题答得也不错,不过这个名字以前好像没听过叫王茂平。”
“这个是今年新进入社学的。”谢炳安回答道。
“这题答得可不像刚入社学的学生。”社师有些惊讶。
“他过完年才十二岁,可相比同龄人确实是老成很多。”谢炳安笑了笑说道。
这个王茂平虽然只有十一岁,可却是沉稳有余,锐气不足。像一个光滑圆润的鹅卵石,没有棱角。有过超越同龄人的思考,却也缺少了一往无前的闯劲。
王茂平可不知道谢炳安对自己的评价,两世为人的他,可不是真正孩子,早就被生活磨去了棱角。在他看来,只有谨小慎微,趋利避害,才能苟到最后。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小说网【ydxs.org】第一时间更新《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