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神色慌张,淡薄的眉毛与抬头纹拧在一起,方才感动忠臣留下的泪痕随着脸部表情左右颤动,恍若数条晶莹蠕虫。</p>
他冲着周遭太监、宫女伸手讨要手帕未果,情急之下锁定自己宽大的袖口,登时福至心灵,连忙扯下袍服一角压在皇帝的伤口上。</p>
奈何一条碎布止不住血,血水浸透碎布从指缝间一点点渗出。</p>
似乎被四万余首级的惊喜夺去了神智,朱由检双眼无神地望向殿门,仿佛透过茫茫历史望着过去。</p>
昔日皇爷、皇兄逐步丢掉的,不知征收多少辽饷,编练多少官兵也没能收复的辽东之地。</p>
终于得见收复的曙光!</p>
不是皇爷爷,也不是皇兄,而是他朱由检!</p>
年年干旱战乱,国事日益艰难,流言蜚语四起,他时常担忧自己会成为亡国之君。</p>
但是今天,他终于能自豪地宣告天下,朱由检不会是亡国之君,大明也不会亡。</p>
史书一定会记载他收复辽东,中兴大明的历史功绩,永远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p>
朱由检顿觉被一群人包围颇为受缚,猛地推开围拢在身边的太监宫女</p>
一众小人物还以为皇帝受伤发怒,顷刻间跪在地上,连连低呼赎罪。王承恩更是直呼自己罪该万死,害得陛下损伤龙体。</p>
“你们何罪之有!朕额头上的伤乃朕自己所为,与你们无关,朕恕你们无罪!都起来吧。”</p>
额头上的血水滑过脸颊滴在皇帝常服上,甚至滴落到地上发出轻微的滴答声响。</p>
“哈哈哈哈哈!朕的将士真给朕争气——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好,此话说的好!哈哈哈!两年之内连出黑旗军、背嵬军两支强军,朕的功德竟然如此深厚,哈哈哈哈……”</p>
“陛下洪福齐天,赏罚分明,自然有忠诚义士效死……”眼见皇帝心情大好,又由王承恩带头起身,其他太监宫女这才缓慢站起来。</p>
“斩首四万余首级!此乃朕登基以来第二次大胜!当赏!当赏啊!一个左都督算什么,待诸位将士收复了辽东,朕给他们封爵!朕的辽东祖宗之地,要被朕收回来了,哈哈哈!”</p>
朱由检高兴之余,只觉得肚子饿了,连忙叫人去传宵夜,自己则大咧咧地坐在地上,翻看那本捷报,读到感人的地方双眼泛红,看见将士们高呼帝皇万岁之际,还会握紧拳头在心中附和。</p>
直到太医赶到为朱由检包扎完伤口,他犹自沉浸在熊岳驿大捷的喜悦之中。</p>
这一整晚朱由检几乎难以入眠,就算是入睡做的梦也是他御驾亲征的豪迈场景——</p>
他亲率上万京营赶赴锦州,会合洪承畴统帅的数万兵马。</p>
九边重镇、保定、山东、南直、浙江、黑旗营……各路汇聚而来的精锐士卒齐聚辽南之地。</p>
他亲率十万大军兵分两路灭清,一路收复数十座州县,解救汉民百万。</p>
奈何寻遍辽东平原都没找到奴酋踪迹,还是后来一员投诚的汉奸寻山,才发现奴酋的尸体。</p>
那奴酋自挂一棵老外脖子树,身边跟着忠心耿耿的护卫鳌拜。</p>
奴酋脚边遗留一块破布血书,任敌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p>
朱由检感念奴酋临死前还心怀百姓,也就准了对方诉求,只斩八旗壮丁,留下妇孺。</p>
消灭东虏收复辽东的军威震慑周边所有不臣,蒙古部落、朝鲜、日本,南洋邦国,乃至泰西诸夷尽皆臣服朝贡。</p>
他朱由检至此中兴大明,重新弘扬华夏天威,后世称其为刘秀那般的光武中兴之“祖”!</p>
朱由检从睡梦中醒来,脸上挂着满足的笑脸,简直比一夜御女十次还要舒爽。</p>
他很想将梦中御驾亲征的故事付诸实践,但也知道土木堡以后,群臣对皇帝巡狩几乎是严防死守,一言不合就会逼宫跪死在殿门前。</p>
由此“御驾亲征”之事不能硬顶只能智取。</p>
朱由检是要脸的皇帝,尤其在乎一些虚头巴脑的名声,杀督抚大臣虽然从不手软,但碰到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清流也没辙。</p>
朱由检并不担心复辽失败的问题。</p>
洪承畴有数万兵马,李爱卿也能抽调部分悍卒北上,再说辽南兵马也不少,再从各地边镇抽调一些,差不多就能凑齐灭清兵团。</p>
再说皇帝御驾亲征,将士们的士气一定涨到最高,不敢打建奴的也该敢打了,原先十成兵员只能用三成力,皇帝到了,也该用出七八成力了吧?</p>
退一万步说,灭清大战没那么顺利,他也能在前线混一混,从黑旗营、背嵬军那学习一些带兵、整军经验,好回去整训自己的京营。</p>
毕竟“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不是一句空话,朱由检对诸位“军阀”之所以缺乏控制力,就是他的嫡系京营不够硬,也不够强。</p>
历史上自从1642年松锦大战送完一批还算听话的“半嫡系”,各地拥兵武将便彻彻底底军阀化,甚至有人开始跟满清眉来眼去。</p>
不愿意投资满清的也转去投靠李自成。</p>
朱由检暗想自己要是学会统兵,时不时御驾亲征威慑那些兵油子,迫使他们用心围剿流寇,这天下就翻不了天。</p>
回想起诸位祖宗巡狩的做法,朱由检很快想到一个好点子。</p>
他召集群臣分享“熊岳驿大捷”,换来一连串溜须拍马,听得他耳根子快起茧。</p>
大臣们对将士们加官进爵的封赏并无异议——背嵬军主帅升至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其他部将各自提升一到二级,每一位兵士都封赏五两银子,差不多赏出三万两银子。</p>
辽东收复在望重臣们都很开心,这意味着大明或将中兴,他们这些稳居庙堂的高官也将名留青史。</p>
只是灭清之战的各路官军部署还需要兵部、户部、工部等诸多官员协调。</p>
调遣多少兵马,粮草所需几何,欠缺的粮饷从何找补,倘若抽调强军导致地方流贼做大,应当如何应对贼寇反扑,权责应当如何划分。</p>
灭清之战的大功交给哪些部将分润为好。</p>
要知道自嘉靖以来,以军功封爵的不超过五人,要是黑旗营、背嵬军主将都因此封爵,该不该升官削权呢?</p>
不过这些细枝末朱由检并不关心,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御驾亲征。</p>
他最信任的万余勇卫营兵马就在京畿之地——先前打算驰援锦州,听说奴酋并围锦州后就停在永平一带观望。</p>
趁着大臣们被名留青史、辽东收复在望的喜悦冲昏头脑,朱由检适时提出前往昌平祭祖。</p>
理由自然是完成了皇爷、皇兄没能完成的“伟业”,正好去祭拜祖宗,向朱家的列祖列宗分享这一好消息。</p>
大臣们起初都在阻拦劝诫,觉得献捷太庙就行。</p>
毕竟辽东还没完全收复,要是皇帝本人有个三长两短,太子堪堪十岁如何能处理国事,奈何皇帝的腰杆子硬气许多。</p>
背嵬军可是六千打败十三万鞑子的主,他们都高呼“帝皇万岁”、“我们对帝皇无限忠诚”、“为帝皇而战”,堪称是朱由检铁杆。</p>
皇帝的嫡系立下天功,也就是皇帝本人决策成功,谁敢阻拦一位军事胜利的皇帝?</p>
再说皇帝又不整什么幺蛾子,只是去祭祖给祖宗说些好消息。</p>
祖宗那可是华夏人的灵魂,祭祖就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高尚行为,再清流的官也不能说三道四。</p>
于是大臣们询问了一些短期内的“监国”事宜,也就由着陛下去了。</p>
朱由检换上戎装,亲率五千京营士卒踏出京师,结果不是往北去往昌平,竟然调转方向朝东面的勇卫营奔去了。</p>
饶是这时候重臣直呼上当也已来不及,接连派出去“劝退”皇帝的队伍皆一去不返,全给皇帝“吃了”。</p>
既然生米煮成熟饭,诸位大臣也只能各司其职,由素有贤后之名的皇嫂张嫣代为听政。</p>
大臣们暗自祈愿,忠臣李都督、忠义背嵬军,能保护陛下安危。</p>
虽然陛下刻薄寡恩,赏罚不明,做事急切暴躁,但毕竟是一国之君,就算坐在龙椅上也能稳住天下局势。</p>
不管是一片公心,还是各自的私心,他们都希望陛下能尽早收复辽东之地,还朝理政。</p>
……</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小说网【ydxs.org】第一时间更新《一呼百应》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