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说网

第276章 三月下扬州(1)

崇祯元年三月初,在淮安待了近十日的刘卓、苏若莹等人乘船前往扬州府城江都县。</p>

扬州在汉朝时期被称为广陵、江都,南北朝时期,北周改广陵为吴州。</p>

后来,隋朝灭陈,改吴州为扬州。</p>

扬州城的面积达五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很高。根据一些文献的记载、描述,扬州府城内居住的人口达几十万。</p>

越是临近扬州府,河面上的漕船、民船、贾舶就越多。尤其是到了夜间,河上樯帆林立,河岸集市如林,灯火通明如白昼。夜市之璀璨,令苏若莹等人大为震惊。</p>

“能随着侯爷到扬州府见识一番,也是不虚此行啊。”黄大中笑着说道。</p>

“还未抵达江都就已经这般繁华,看来,我们以往听到的关于扬州的消息多半是真的了。”望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船只,戴世昌不禁感慨道。</p>

“不止扬州,杭州与苏州也是异常的繁华热闹。此次若是时间充裕,也可以去苏州府、杭州府看看。”刘卓同几人站在船头,随意的闲聊着。</p>

听了刘卓所言,船头几人的脸上尽皆浮现出笑容。作为入伍从军的将士,除了训练、行军打仗,众人几乎少有悠闲游乐的机会。</p>

此次,侯爷带着莹夫人南下两淮,跟在侯爷身边的护卫自然就少了许多。所以,除了留下必要的人手守卫货物。众人也就可以自由走动,能够随意逛逛。</p>

两日后,刘卓一行人抵达了扬州府江都城利津门对岸。</p>

如今的扬州府城,就是江都县城。府城有新城、旧城之分。</p>

旧城乃是佥院张德林在至正十七年利用宋大城西南隅改筑扬州旧城。周近十二里,约一千七百六十丈,高三丈,设有五门。</p>

至于修筑新城,一方面是因为府城当时的人口太多,旧城已经远远不能容纳量人口;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抵御倭寇。</p>

嘉靖三十五年,扬州知府吴桂芳、继任知府石茂华为抵抗倭寇依附旧城东郭建外城。建成的新城,东、南面濒临运河,新城城墙高厚与旧城相同。东、南、北三面长一千五百四十二丈,设有七门。</p>

“看样子,这扬州府城应该比济南城还要大上许多,人丁至少十万人以上。”站在运河岸边的刘卓望着长达近两公里的城墙,对于大明朝的了解又加深了几分。</p>

以往,刘卓多是在书籍与旁人的口中听到对于扬州的描述。因为对旁人没有过多的信任,刘卓心中设想的扬州是远不如自己建设数年的济南城。</p>

如今,刘卓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可笑。</p>

若不是此行南下扬州,刘卓估计一辈子都不会明白运河对于沿线城市的影响与作用,更不清楚扬州等地的富庶与繁华。</p>

“毕竟是由新、旧两座城组成的,比济南城大些也很正常。”苏若莹随口道。</p>

“是啊。扬州的地理条件是济南无法比拟的。不过,既然来到了扬州,可得好好逛上一番。”</p>

“我们三月来扬州,时间拿捏的可谓是恰到好处。此时的桃花、玉兰花都开了,到了四月,玉?琼花也会盛开。此外,保障湖(即瘦西湖)的景色也不错。”</p>

“还有琼花观、玉皇阁、文昌阁、旌忠寺、水上园林……”刘卓耐心的向众人介绍自己对于扬州的了解。</p>

瘦西湖原为保障湖,是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水系的一部分,是京杭大运河扬州段的支流。</p>

在乾隆元年的时候,钱塘诗人汪沆来到了扬州。汪沆在看过扬州的景色后,把保障湖与杭州西湖作对比,接着就下了诗句:“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p>

扬州瘦西湖确实比杭州西湖瘦很多,起的很恰当。从此以后,扬州保障湖才被人叫做瘦西湖,</p>

只要人们提起扬州,许多人的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扬州盐商的奢华程度到了什么地步呢?</p>

有传闻,乾隆来到扬州瘦西湖的时候,认为风景很好,可惜缺少了一座白塔。两淮盐业总商江春为了迎合乾隆,连夜找材料、工匠造了一座白塔。</p>

电视剧《大清盐商》中就拍摄了一夜造白塔的桥段。而且,剧中的主角汪朝宗与江春一样被乾赏赐“内务府奉宸苑卿”“布政使”头衔。</p>

第二天,当乾隆再次来到瘦西湖,突然发现面前多了一座白塔。有人告诉乾隆这是江春连夜建成的,乾隆皇帝听后,不禁感叹“两淮盐商之财力,伟哉。”</p>

“一夜造白塔”的传闻就此流传开来。</p>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阅读小说网【ydxs.org】第一时间更新《明末:大周太祖》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