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解决这个人口过剩和生产力高速发展相遇后必然的问题,也为了能让它们之间碰撞的火花不至于烧尽全人类发展的成果,全球都对这些国家伸出了真诚的援手。
联合国在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倡议下,经过多轮的协商和博弈,最终决定以新的全球货币“信用点”
成立了500万亿信用点的基金来援助全球的失业人口。
2043年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在二十一世纪中的重要性,在大多数历史书中都被2081年的2973161号小行星掩盖了。
这一年,除了新的全球性货币和结算机制“信用点”
被确定为未来的唯一国际货币,还有就是位于古代c国上川镇的全球第一个实验性商用聚变发电站投入使用。
从表面上看,一些2043年至2053年之间的片面报道,把2043年3月1日投入使用的上川聚变发电站称为发生于2043年下半年的那些贫困者最终不满情绪的导火索。
如果单看2043至2045年的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以及与传统能源项目相关的投资、信贷、票据等领域,确实第一个商用核聚变的实用,给它们带来了近乎崩盘的狂泻。
很多不明就里的人就认为,是这些以往占据了全世界资金流向可观比例的传统能源类行业的资金流失,传递到了很多脆弱国家多个行业,因而造成了远高于预期的失业,从而造成了这些国家的大面积社会问题。
孟买、新德里、胡志明、清化、卡诺、阿布贾里、里约热内卢在持续近半年的运动中一片狼藉。
然而,如果仔细分析2033至204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以及这些国家的相关经济数据我们就能得到不同的结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刚刚开始经济改革的顾兰兰祖国陆续用它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这些人口还算过得去的识字率,承接下了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逐渐边缘化但必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当时全世界的科技水平,正处于一个从机械化末期到智能化转变的关口上。
二十一世纪初的时候,一些评论认为当该国若干年后人均收入高到无法在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保有成本优势,再加上该国几乎难以逆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些产业将再次转移至i国、v国、n国、r国这些“新兴”
的、“年轻”
的、有“人口优势”
的国家。
虽然在二十一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一些智能化和无人化科技还未渗透到的行业,确实从顾兰兰祖国转移至了这几个国家,但规模却远逊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这次转移。
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科技的发展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窗口,已经随着被后世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的浪潮关闭了。
2043年随着核聚变的实现商用,只不过是给了那些依然游荡在传统能源梦想中的制造业,钉上了最后一颗棺材钉罢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经指出,生产的过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动力机、传动机和工作机。
其中工作机自从原始纺纱机、钉锤、锯子等粗制工具和机械开始,就一直以代替更多劳动力和人力为发展目标和方向。
随着二十一世纪更快的智能化无人化科技进步,2030至2040年代时,能供应全球八十亿人生活产品的产业工人,相较于2020年代时,下降了近百分之七十。
2020年时全球从事第一、第二产业的人口总规模约为25亿人,而这个数字在2040年时下降到了不到8亿人。
从当时的一些存档新闻来看,这8亿人中又有近百分之七十集中在2043年发生大规模失业的这些国家。
如果以当时的科技水平衡量,满足全球八十亿人生活所需的第一、第二产业人口,仅需要不到3亿从业者。
当时几乎所有国家理性的管理者或是领导团体对无人化造成的生产力暴涨,以及这中间随之而来的失业问题心知肚明。
那些早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就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在享受着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红利带来的优渥生活时,在这近一百年里更专注的是尖端科技的发展和环保问题。
有别于发达国家,那些后发的国家,特别是人口数量和密度都特别高的发展中的国家,在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左右为难。
阅读小说网】第一时间更新《人类宇宙开拓史》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